兰坪碧罗雪山游玩攻略简介(碧罗雪山游记五)
沈芳蕤 • 2023-11-29 02:58:16 • 次
银杏村腾越散人
一早大家驱车出发,我开车跟着潘子的车往前七弯八拐的走了二三十公里,一条大河已经拦在我们的前面,河畔依山陡峭的崖壁下建着三五间红砖建筑。
潘子在对讲机里和我说:“龙哥,这是一个道班,车就是停放在这里了。”
在陡峭的大山中部一个道班样式的地方,将车安顿了下来,潘子和道班的朋友交涉完,转过来和我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得徒步前进了。”
我昨天已经和潘子了解了基本情况,到目的地还有直线距离约三十公里,但由于穿山越岭,由于海拔和道路崎岖,实际需要行走的距离却是有六七十公里,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到达。
我心里充满了对碧落雪山的向往,对这蛮荒秘境的向往,对这次公益活动成果的向往,此刻精神已经是融入了团队理想之中,挑战虽多,但心里却是信心满满,无所畏惧。
由于我们今天行囊较多,过江不坐溜索,要做渡轮。
话虽如此,溜索可是勇敢人的游戏,真叫坐,我或许真心不敢。
在等待渡轮从江对面过来的时间,阿东和我说由于连日的暴雨,前几天这里的渡轮还由于江水猛涨,被掀翻了一艘。好在当时渡轮是停泊在岸边的,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听着阿东的话,看着眼前江面,应该连上两边乱石嶙峋的河滩,也不过三四百米,不是很宽,但是江水浑浊且湍急,江水携裹着土红色的泥沙,翻起浑浊巨大的浪花,不觉让人目眩和心颤。
但不正正因为山崖陡峭,河流湍急,经过千百年来的川流不息,冲刷洗礼,才得以形成世界上最具盛名的自然奇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并流、怒江大峡谷、虎跳峡等等奇观。
河滩有着很多大大小小花纹独特的卵石,我用脚拨弄着河滩的石子,自言自语道:“真是漂亮,走的时候我可得多拣几颗,带到昆明放花盆里。”
光头听我说话转身过来告诉我,这可不稀奇,山上有“软玉”那才漂亮呢。
“软玉”。第一次听说,后来有幸目睹它的真容之时,我觉得是一种震撼,质地如此温润通透,由若碧海蓝天,此般种水简直难能可贵。只是可惜软玉玉如其名,相当的软,但由于质地细腻,非常适宜雕刻用途据。
“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开采成本和开采价值就不成正比,外来的开矿老板在运作了一段时间后,亏了钱以后也就灰头土脸的撤走了。”光头用略略肥胖的手抹了抹脸上的汗水,和我介绍。
后来,因为我和村长关系非常的好,我送过他两包软珍香烟和一块猪肉,都是山里非常高档奢侈的东西。村长只要没事,就会跑来和我聊天,虽然言语沟通并不是很通畅,但毕竟村长是村里有出去打过工,还是这里的最高领导,交流相对算是好的了。
我有一探究竟的想法,村长非常热情的要带路,但告诉我,矿洞距离村子还有十多公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非常难走,最终只能为自己的懒惰找了个理由,将燃起来一探究竟的火焰只好压了下来。 不时渡轮已经从对岸发出刺耳的汽笛声,迎着翻滚的江水缓缓出发。
每个人都整理好了背包,潘子知道我的身体状况肯定无法负担太多,让阿东和阿诺帮我负担了不少。
光头承担着大部分此次采购的物资,眼睛里充满了豪情壮志,把手里的烟屁股往江水里一扔,吐了吐嘴里的烟气,一嗓子吼起了刀郎的送战友:“送战友,踏征途,默默无语两行泪,耳边传来驼铃声……”
怒江州群山环绕,山崖跌挫,山高路险,溪流交错,居住的环境地无三尺平,地理条件非常复杂艰险,出行也就变的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慧的当地人民,根据地形和落差,在悬崖峭壁上创造出有利于当地地形特点的溜索和铁索桥,溜索和铁索桥也就成了当地老百姓最重要的的出行工具。
曾经我在一部纪录片里看到过,当地的老百姓除了赶街、读书等出行用溜索,还会将毛驴等牲口也装进溜索上的藤编吊篮,依靠地势落差,将牲口送至对岸。
后续进入山路的行程让我真正明白,道路只是一个这些所谓的城里人脑海里的名词,在这里完全不能正常理解和解读。在这里的道路最能让人感悟到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世间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才变成了路。”
碧罗雪山属横断山脉,为怒江、澜沧江分水岭。碧罗雪山在兰坪境内绵延142公里,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就有15座。其中最高峰老窝山是这些雪山中最美的地方,海拔4500米。山势北高南低,森林资源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这里植被茂密,物种丰富。在植被区划上,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类型,在有限的区域内,呈现出多个由热带向北寒带过渡的植物分布带谱。海拔2000米到4000米左右,主要是由各种云杉林构成的森林,森林的旁边,有着延绵的高原草甸。
夏季的草甸上,无数叫不出名的野花和满山的杜鹃、格桑花争奇斗艳,竞相怒放,犹如一块被打翻了的调色板,在由森林、草原构成的巨大绿色地毯上,留下大片的姹紫嫣红。
向碧罗雪山挺进的旅途,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当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异常,山势陡峭,稍微平缓的地表都覆盖着厚实的腐殖土,非常适宜植被和野生菌类的生长,也成为了各类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天堂。
由于第一次真切的进入大山的原始森林里面,看到各种奇异长相和色泽的野生菌,觉得非常的有趣。但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野生菌如此稀罕和值钱的年代,这么多的野生菌都烂在山里,竟然没人来捡。
我和阿诺说:“要是在我的老家,出野生菌的季节,每天清晨很早都会有人满山的四处寻找,将捡到的野生菌喜滋滋的装入铺着厚厚松毛的竹篮,拿到集市销售。”
听到我的诧异,阿诺告诉我:“吁。山里最不缺少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野生菌了。种类之杂数量之多,让人咂舌,可以食用的就有羊肚菌、鸡枞、香菇、木耳、牛肝菌、松茸、青头菌、奶浆菌、刷把菌、马屁泡等等。。。。。。有毒的菌类更是繁多。这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状况就不满足拿出去销售,也没人愿意来这里收购。大山里的人都习以为常 ,并不觉得稀罕。再加之本地这些本地居民对生活很散漫,虽然守着这些大山,却不愿意劳作,生活非常的糟糕,就是爱喝酒,吃肉那都是奢侈的事情。野生菌虽好却刮油,这里的人们除了野生香菇会捡来晾干炖鸡,其他菌类不愿捡、不愿意吃,所以就让它在山里自生自灭了。”
野生菌在云南种类繁多,云南野生菌分为二个纲、十一个目、三十五个科、九十六个属、约二百五十种,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野生菌的三分之二,被誉为“真菌王国”。
每一个云南人,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食用山珍野生菌,野生菌6-10月上市的时候,都会拿出舍命的热情,好好感受捡菌、吃菌带来的快乐。
青椒干巴菌、油炸鸡枞、干椒牛肝菌、烧烤松茸,野生菌火锅、野生菌全宴,松露泡酒。无论吃法和做法,都让人脑洞大开,但由于一些有毒的菌类长得和无毒的菌类相似,还有一些菌类生时有毒熟了就没毒,再有混吃和做法不当,导致每年在云南都会有很多人因为吃野生菌中毒,甚至死亡,但就算有这么大的风险,依旧抵挡不了云南人捡菌和吃菌的热情。
野生菌中毒又因为菌类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轻微一些中毒表现出来就是肠胃炎,让人上吐下泻,若轻微一些完全能在中毒后的一两天内达到清宿便,美容养颜的效果,但略严重就会导致人体脱水,危及生命;另外一种中毒是神经毒素中毒,导致人体出现幻觉,在云南野生菌上市的时候,开玩笑就会说,你是不是吃菌闹着了,手抓脚挠的,看见小人人了该?再有最严重的,若误食“致命鹅膏伞”之类的野生菌,就会出现溶血性中毒,导致肝脏、肾脏等人体器官出现衰竭,最终出现死亡。
“不但你一个人觉得稀罕,在我们整个团队初到的时候,也觉得非常的稀罕,捡了很多,但也不敢冒然食用,因为色彩斑斓的蘑菇有毒的不占少数。”哼哧哼哧埋头前进的光头,听到我们的对话,停下脚步转头告诉我。“好在现在有老乡指点,还是可以品尝一些了,说真的真是人间美味啊。”
我跟着大家,听着他们谈话,忍不住哼气了当今最流行的小调:“红伞伞,白杆杆,吃了一起躺板板……”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