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绳武楼(福建平和芦溪的绳武楼)

沈芳蕤 2023-09-08 07:20:41

摘要:芦溪的“绳武楼”以其紧凑的结构,精美绝伦的木雕被专家誉为“美人楼”。只可惜美人迟暮,常年疏于保养使她花容失色。我们去探访的时候正在做修复工作,据说她赢得了全球文化遗产

芦溪的“绳武楼”以其紧凑的结构,精美绝伦的木雕被专家誉为“美人楼”。只可惜美人迟暮,常年疏于保养使她花容失色。我们去探访的时候正在做修复工作,据说她赢得了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的青睐,成为该基金会继丽江古城、平遥古城、佛光寺之后在中国开发的第四个项目, 另外芦溪籍的企业家也参与了对绳武楼的开发与保护,如今“绳武楼”已经容光焕发地与世人相见。

与丰作厥宁楼一样,绳武楼的旁边也有一条小溪,一座石板桥跨溪而过。走上桥的那一刻,心里充满期盼与好奇,不知这美人楼究竟美在哪里。

这是绳武楼旁边的一座老厝,如今应该已经修复了。

这是修复中的绳武楼,外表极为朴素,好似一位邻家村妇,丝毫没有给人任何惊艳的感觉。

维修的师傅们在屋顶上忙碌地工作着

这是绳武楼的大门。“绳武”二字典出《诗经·大雅》“绳其祖武”,意思是继承祖业,两边的对联进一步诠释了楼名。

我发现绳武楼的大门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大门不依就弧形而建,而是凹进一侧墙面,正朝着一定角度,我估计有风水上的考虑。二是木门下方有一个小洞,应该是给猫狗出入用的。

这是从大门进入中庭天井的甬道,河卵石铺就,有圆形图案。

中庭有一口古井,即使遇到土匪关起门来,也不愁饮水问题。

从三楼俯拍的“绳武楼”全景图

这是站在圆形中庭内拍摄的全景图

绳武楼面积不大,外径43.8米,墙厚1米,占地1506平方米,但结构非常精巧紧凑。楼体分内外双环,外环三层,内环一层,楼中共有72个开间。

站在二楼环顾四周,乍一看没什么。

再细看就会知晓为何此楼会被称为“美人楼”,二楼的每一扇木窗都有着精美绝伦的木雕,而且无一雷同,令人惊艳不已!

窗棂上有着极为精美的镂空木雕,难怪会被专家誉为“木雕博物馆”。

绳武楼的木雕极为讲究,精雕细琢,就连窗外木栏杆的图案也各不相同,令人叹为观止。

单纯是木雕这一项就绝对堪称土楼中的佼佼者,精美程度无出其右。

绳武楼建筑构造属于单元式与通廊式开间相结合,一二楼被等分为12个各有上下开间和一个天井的独立式单元, 三楼则是环楼通廊,有24个开间。

这样的结构使得里面的住户既有自己独立的私密空间,又可以相互连通,一举两得。

再看一眼“绳武楼”的木雕门窗

站在三楼走廊上,可以一眼望得见对面的山峰。

绳武楼是由芦溪叶氏第十八世太学生叶处候于清嘉庆年间始建,期间经历了百多年,直至光绪年间才正式完工。一个多世纪的精雕细琢才出此绝世美人!

站在屋内望对面,宛如一幅画。

从侧面看

绳武楼的木雕随处可见,走进任何一户人家,都可见一楼起居室图案各异的屏风。

每家每户的屏风木雕都不一样,令人惊叹。

这个屏风前的供桌也雕刻得相当精美,无愧于“木雕博物馆”的美誉。

除了木雕,绳武楼的泥塑和壁画也相当出彩,它们散布在天井屋檐的各个角落,从细节处点缀着整栋楼。

这位是我们在绳武楼内遇到的老阿嫲,85岁高龄,还拎着水桶自己去井里打水。我问她是不是还住在楼里,她说如今已经搬到楼外去住了,但每天没事还是要回来这里看看。她说前几年儿孙孝顺让她去漳州厦门住了一年,但她就是不习惯,最后还是回芦溪舒服。我想对于土生土长的阿嫲来说,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如自己的家乡好。

这是另外一位大妈在打水

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吉祥祈福的红纸,看过去相当喜庆。

在网上看到绳武楼早已修复完毕并对外开放了,心里特别欣慰,毕竟如此遗世独立的美人楼不多,这么长时间养在深闺无人知晓很可惜,是到该面对世人的时候了。但愿“绳武楼”可以一直保持这种清水芙蓉的独特气质,不要因为对外开放而变得商业化。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