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旅行(敦煌八景)
沈芳蕤 • 2023-09-27 21:14:27 • 次
甘肃历史久远文化灿烂,宛若一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羲皇开天、大漠烽火、祁连雪峰、石窟长廊、特色花儿、无垠草原……行走在陇原大地,一张张闪光的名片映入眼帘。在声声悠扬的驼铃声里、在传奇璀璨的丝绸古道上、在九曲奔涌的黄河岸边、在风光迥异的多元地貌内、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团结中,无数文人墨客与甘肃这块神奇的沃土结缘,留下了文脉绵延的千古诗篇。
在第六届敦煌文博会即将召开之际,《诗韵陇原》带您走进敦煌,一起领略古诗词里辉煌灿烂的敦煌八景,感受千年丝路的悠长韵味。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创建于公元366年。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据唐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敦煌八景·两关遗迹
清·苏履吉
西界阳关与玉关,
于阗古道迹犹存。
曾看定远成功返,
已遣匈奴绝塞奔。
此日歌传三迭曲,
当年地纪万军屯。
一方雄控今何苦,
几度春风许等论。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汉书》中记载的“列四郡、据两关”,其中一关便是阳关。
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玉门关位于敦煌市城区西北90公里处,俗称“小方盘城”,始建于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期。“四郡”是指河西地区的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两关就是阳关和玉门关。
玉门关既是河西长城防线上的重要据点,也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塞,曾经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交流合作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敦煌八景·千佛灵岩
清·苏履吉
南山一望晓烟收,
石洞岭岈景色幽。
古佛庄严千变相,
残碑剥蚀几经秋。
摩挲铜狄空追忆,
阅历沧桑任去留。
玉塞原通天竺国,
不须帆海觅瀛州。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创建于公元366年。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据唐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敦煌八景·危峰东峙
清·苏履吉
矗立三峰碧汉间,
相看积雪接天山。
朝暾初上高如掌,
暮霭微凝翠若鬓。
是处排空还耸峙,
几回凭眺欲跻攀。
停车道左频翘首,
云白无心出峋间。
敦煌古称“三危”。至今敦煌市城东南有三个巍峨奇特的山峰,就是古代的三危,今仍称三危山。在距今约4000年前相当于舜禹时的上古时期,敦煌地区就有人类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据《尚书》记载,舜“窜三苗于三危”,成为敦煌历史上最早的居民。
敦煌八景·党水北流
清·苏履吉
党河分水到十渠,
灌溉端资立夏初。
不使北流常注海,
相期东作各成潴。
一泓新涨波浪浅,
两星平排树影疏。
最爱春来饶景色,
寒水解后网鲜鱼。
敦煌绿洲由党河滋补,发源于祁连山的党河,全长390公里,流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02亿立方米,是敦煌人民的母亲河。
敦煌八景·月泉晓彻
清·苏履吉
胜地灵泉彻晓清,
渥洼犹是昔知名。
一湾如月弦初上,
半壁澄波镜比明。
风卷飞沙终不到,
渊含止水正相生。
竭来亭畔频游玩,
吸得茶香自取烹。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敦煌八景·古城晚眺
清·苏履吉
雉堞迷离映夕阳,
城西原是古敦煌。
榛苓已作今时慕,
禾黍谁怀故国伤。
最羡三秋呈霁色,
依然四郡镇岩疆。
闲来纵目荒郊外,
一阵清风晚稻香。
来到敦煌,可以说“步步皆是景,举目越古今”。只有走进这座浓浓风情的西部城市,才能把自己的思绪从月牙泉不老的传说、莫高窟灵动的飞天、千年阳关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中穿越回来,来体会敦煌这一座现代与历史交融的城市风情。
敦煌八景·绣壤春耕
清·苏履吉
周围绣壤簇如茵,
翠色平铺处处新。
南陌风和睛欲遍,
西畴日暖绿初匀。
老农挟杖依田畔,
稚子携锄立水滨。
但愿长官勤抚字,
丰年屡抿乐吾民。
春日的敦煌,阳光明媚,生机盎然。鸣沙山下、党河两岸处处是农民开展春耕生产的忙碌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耕画卷。
敦煌八景·沙岭晴鸣
清·苏履吉
沙州自古是名区,
地似鸣传信不诬。
雷送余音听袅袅,
风生细响语喁喁。
如山积满高千尺,
映日睛烘彻六隅。
巧夺天工赖人力,
声来能使在斯须。
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西汉时就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出敦煌城向南,一眼就看到连绵起伏的敦煌鸣沙山,东枕著名甘肃旅游景点——西北明珠敦煌莫高窟,西至党河口,延绵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度100米左右,最高峰170多米。海拔1650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月牙泉。
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从古至今,敦煌都是诗歌生长的沃土,此地从来都不缺大诗人和优秀诗歌。“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
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中华历史的长卷上占有光辉的篇章。
来源:新甘肃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