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白故居(影帝梁家辉番鬼楼广州斜塔)
沈芳蕤 • 2023-10-08 04:13:04 • 次
珠江北岸,绵延两公里沿江西路
大钟楼、南方大厦
广州邮政博物馆、爱群大厦、新华大酒店
……
雄伟气派、恢弘壮观
这些充满历史感的欧式古典风情建筑物
见证了广州的百年变化
珠江西堤塔影楼和粤海关
而位于粤海关大楼对面,沿江西路上还有一座反映出中国实业救国近代革命史的古老建筑,旧时被老广称作“番鬼楼”,又被戏称为广州的比萨斜塔,这就是塔影楼。
其楼主是民国革命先驱陈少白,相信观看过电影《十月围城》的人,对香港演员梁家辉饰演的革命党人陈少白已经不太陌生。
(左图)陈少白;(下图)《十月围城》中梁家辉饰演的陈少白
今天,我们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
聊一聊塔影楼与陈少白的故事。
底洋顶中
造型鬼马
塔影楼(陈少白故居) 图片 黄国祥
塔影楼,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粤海关大楼对面的沿江西路36号,是一栋屹立在珠江边上的墨绿色4层西式洋楼。2002年9月,塔影楼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它经历了各种斗争、战火、动乱的冲击,塔影楼以其坚实的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保留着原有的风韵。
就是这一幢看似平凡
实际上有特色有内涵的楼宇↓↓
塔影楼顶层为中式建筑。
图片 老人报记者 杨锋
塔影楼四面有窗,南北均有阳台
外观呈不规则状,东狭西宽,
顶层建有丁字形的中式建筑。
仔细一看
底下四层为西式洋楼
而顶层为中式四檐滴水塔楼
塔影楼四面外墙的
面积、窗户位置、大小不同
天台还伸出承重墙外约一米,
有头重脚轻之感
这种设计很有特色,
在广州的建筑中十分罕见。
图片 老人报记者 杨锋
荔湾区地志办顾问潘广庆说:
正因造型“鬼马”、亦中亦西,塔影楼旧时被老广称作“番鬼楼”。过去有人传“鬼楼”闹鬼是误传,因该楼极具西洋风格,广州人称洋人为“鬼”,故有此谓。同时,过去塔影楼紧邻江面,因江水倒影似塔,故名为塔影楼。
也就是说,塔影楼是广州早期中西合璧的代表建筑之一。
2003年,又因年代久远,受潮水涨退影响,塔影楼地基构造发生变化,向西北方大幅倾斜30多厘米,被戏称为“广州比萨斜塔”。
那么塔影楼点解造型鬼马?
有什么特别缘故吗?
这与它原主人有关。
1911年12月,孙中山返抵香港时在船上与欢迎者合影,前排左四为孙中山,左五为陈少白。
它的建造者,是陈少白先生。陈少白先生大有来历。他与孙中山是结盟兄弟,追随伟人创办兴中会;他在香港创办中国民主革命派的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以笔为枪唤醒民众;他在革命成功后急流勇退,办实业、振乡务。他留下“不要做官,要做实事”的家训至今影响着后人。
陈少白创办的《中国日报》第一期,对中文报纸传统呆滞的长行直排做了重大改革。
他与孙中山有着非比寻常的深厚友谊,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他追随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办报散播革命火种,高扬民主革命的大旗。在辛亥革命后,他以兴办实业支持革命。建于1919年的塔影楼,为陈少白在西堤联兴码头旁所建的联兴码头事务所,是他革命生涯和致力发展中国交通实业的见证。而其造型设计也与陈少白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启蒙的知识背景有关。
19世纪末,清廷无力抵挡西方的坚船利炮,神州大地风雨摇摆。出生于基督教牧师家庭的陈少白天生聪慧,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资,过目不忘,饱读诗书。陈少白六岁入私塾,到少白步入青年时,适逢美国教会哈巴牧师来广东开办广州格致书院(即岭南大学前身)。1888年开始招生,陈少白第一个报考,并被录取入学。读书期间,陈少白的三叔陈麦南常携多种西文译本给他阅读。陈少白爱不释手,像海绵一样吸收里面的精华,萌生变革社会的思想。
陈少白从中看到世界局势的变化,并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启蒙。他常与人说:“革命思想,多得于季父。”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西学东渐,陈少白接触到大量外国新思想,造就了他学贯中西的视野,这也就解释了塔影楼亦中亦西的奇特造型。
两度辞官
兴办实业
1911年,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仕途高升的陈少白却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先后两次辞官,致力于办实业,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提供经费。塔影楼就是他所建的联兴码头事务所兼住宅,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无声记载了他实业救国的理想。
图片 广州日报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以后。1911年11月,陈少白被委任为广东军政府外交司司长,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以统一大局为重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陈少白也辞职。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20年代。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聘请陈少白为总统府顾问,他欣然赴任。但孙中山的北伐计划没有得到当时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支持,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脱险后北上,陈少白愤而再度辞职。
塔影楼是陈少白在第一次辞官后建起来的。当时陈少白倡议打破外国垄断,由华人自组粤航公司,经营穗港航线,他被推为总司理。陈少白在商场上也显示出灵活的手腕。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为复兴航运业高价收购旧轮船,陈少白趁机把公司船只全部卖给英国,结束了粤航公司,购下联兴码头。战后航运复兴,陈少白将码头出租给轮船公司使用,每月租金达到3000元,经济收入从此转为丰裕,成为孙中山革命经费的重要来源。
塔影楼建起后,用作码头事务所,并作为他在广州时的寓所。他在塔影楼读书治史,琴棋书画自娱。后来他写过一首《忆塔影楼》诗:
日日凝妆珠海岸,
经年憔悴深闭门。
风光如许人何处,
厌记江潮涨落痕。
友人聚会
孙中山到访
塔影楼曾是革命友人聚会的地方。而据《西关名胜古迹》记载,据说孙中山先生曾经到过塔影楼探访陈少白,与陈畅谈国事,也曾在塔影楼居住过,现在二楼浴室内还摆设着当年主人使用过的大浴缸。
孙中山被迫北上后,陈少白看透世态,彻底退隐,直至1934年在北京逝世,终年66岁。
图片 老人报记者 杨锋
由从前的商贾云集到后来政客名流往来的焦点,塔影楼承载了不少的历史厚重,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热闹繁华,然而,繁华之外,这座楼的楼主又该是何等风光与坚毅!先行者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点亮了一簇摇曳却坚定的革命灯火。
屹立江边百年,昔日楼台依旧。
经历峥嵘颠簸的岁月后,
历史如一江春水般渐往东流,
在今日繁华的水光塔影间,
这些历史传奇尚待后人打捞品味……
【文字 荔湾区融媒体中心 古宝仪】
【文献来源 老人报、历史现场、南都广州、江门政协】
【编辑 黄文浩】
点分享
点收藏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