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代县雁门关(一座雁门关)

沈芳蕤 2023-10-09 16:22:52

摘要:古人曾说:quot;天下九塞,雁门为首。quot;雁门关之所以重要,首先就是因为它地势险要,被古人称为quot;晋之咽喉quot;。前几年去过一次,这次自驾是带着两位八十岁的爹妈,以此了却他们三十年的夙愿!雁门

古人曾说:"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之所以重要,首先就是因为它地势险要,被古人称为"晋之咽喉"。前几年去过一次,这次自驾是带着两位八十岁的爹妈,以此了却他们三十年的夙愿!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座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在历史的长河中伫立了千年,默默的守望着华夏这片沃土。

车过雁门关隧道,就收到朔州市文旅局的短信提示:观千年木塔,游崇福古刹,寻杨家忠义,访门神故里,登广武长城,走西口古道。塞上绿都——朔州欢迎您!顿时让人觉得很温馨!下了高速转走二浙线,到达后腰铺驿站(雁门关景区北门),60岁以上老人免票,每人必须购买10元的景区小交通票(其实真的没有必要,路程并不长),不到十分钟的车程,到达雁门关景区小广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历代名人壁”,以浮雕的形式展现了59位与雁门关有关的著名历史人物。接着要走过关桥,两侧是有名有姓的杨家将石雕。杨家三代忠烈,世守边关,所守的边关就是以雁门关为首的外三关。西边是11位杨家儿郎,东侧是13位杨门女将。男丁战死女将挂帅,杨门女将更是在雁门关下谱写了满门忠烈的旷世传奇!

明月楼为入关的第一道门户,也是验票口,到瓮城门楼还需要走过长长的边贸街才能进入雁门关关口大门,边贸街位于雁门寨与瓮城之间。到了清代,雁门关成为沟通南北的门户,经济辐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瓮城位于城北迎敌这一面,城墙高度比关城略矮。瓮城门俗称小北门,砖券门洞,石匾书刻“雁门关”。门洞左右嵌镶砖雕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由傅山先生所提,道出雁门关“三晋咽喉,中原锁钥”之地位。甬道上坡,左手就是关城的北门,城高墙厚,沉稳庄严。城门与瓮城门呈垂直方向,易守难攻。门洞上方石匾两字很陌生“埊坜”。原来这是块唐匾,写的是女皇武则天自造的字“地利”,既有趣又有年代感。武则天认为,“地”仅仅代表土地,“山、水、土”方能代表天下。门楼高两层,悬匾“宁边楼”,为纪念北宋守关名将杨延昭杨六郎,原来也称作“六郎庙”,现为古兵器博物馆!以前也称之为叫“围城”,城门座南向北,上筑有宁边楼,俗称明月楼,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围城门外接石拱关桥连关道,据《雁门关地理总考》载,关外依次设大石墙三道,小石墙二十五道,为守关御敌第一道防线!

进入关口,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古为“练兵场”,右侧就可以爬长城了,到雁门关,必然要去长城上看看这千古明塞的风景,在晴天,你可以看见曲曲折折的长城似乎通 到了天边,战旗在关塞上空飘扬着,似乎在诉说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八十岁的爹妈俨然登不上长城,我们只爬了宁边楼。由东峰北望,又一座城门横亘谷底,城墙似两翼高高展起,这就是雁门关东门,也是面向关内的正门。雁门关之名据说也与这地形有关,东西高峰对峙,其形如门,南迁北归的大雁穿行其间,好似通关而过,故名雁门关!

西峰东行,谷底有一城门向南,石匾刻字“人傑”(人杰)。“人”字写作“一生”,女皇造的字好像更契合表意文字特征啊!二层箭楼名曰“威远楼”,与北侧“宁边楼”遥相呼应。门外是合围的山谷,并无通路,此楼大概作瞭敌守望之用吧。

继续往东,就到了“天险门”,由此就出关了,门洞上方石匾,同样刻着武则天独创的文字“䒶險”(天险)。马有草,田有粮,手中有武器,这就是女皇心中的“天”。门洞内青石板依然为明代原物,五百多年的深深辙印,仿佛连接古今,那熠熠幽光,分明是时光在流淌。天险门为关城东门,石座砖券,墙垣设垛口,门洞为一道,青石板铺路。天险门上建有雁楼,坐西朝东,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有走廊。建筑为重檐歇山顶,正面明间为隔门,两顶间为砖砌墙,背面除两圆形窗户外,其余用砖砌成。平板枋上施以斗拱,有昂有翘,屋顶交以青灰瓦,正脊两端安大吻,四角悬挂风铃。楼内空畅,供兵丁巡察、了望。楼前悬两块巨匾,一层题“雁门关楼”,二层题“中华第一关”,为中国古建专家、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题写。

自此,草草转完了雁门关景区。回望雁门关,思绪万千,从北宋年间,雁门关成为辽宋对峙的最前沿,杨家将在此大破辽军,使敌人闻风丧胆,其精彩故事传唱至今。唐代初年,突厥崛起,老将薛仁贵为代州都督,在雁门山制高点筑关镇守,命名“雁门关”,一千多年再未改名。细数长城,纵观历史,还没有哪里比雁门关历史更悠久、战事更频繁、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更深远。从战国时期李牧驱匈奴,到近代国共阻日寇,雁门关二千多年战事连绵,烽火不息,真可谓“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如果把长城一线比作中国历史演变的大舞台,那么雁门关就是演绎这一幕幕史诗大戏的出场门。无数人通过这扇门登上舞台,或星光灿烂或籍籍无名。这座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在历史的长河中伫立了千年,默默的守望着华夏这片沃土。

出雁门关景区,我们继续沿着二浙线走雁门十八弯,山道弯弯真可谓刺激,感谢我家老大稳稳的开车,下到山底,路过雁门关景区的南门,现在属于维修封闭状态。来到代县,参观了边靖楼,又名谯楼、鼓楼,代县县城十字街心。为整个古代州城的最高点,是历史上长城险隘雁门关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为守望瞭敌、指挥作战,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建筑,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美誉,楼南第一层挂有“晋北形胜”牌匾;第三层挂有“声闻四达”牌匾。第四层挂有“雁门第一楼”;楼北面第三层挂有“威镇三关”巨匾。楼内设有楼梯,以前可达顶层远眺,北望雁门,南腑滤沱。现在只能上到一层参观!

出代县直达忻州,在天外天和爹妈吃了午饭,老人也很累了,于是自驾一日游圆满结束!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