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王稼祥纪念园游玩攻略简介(皖江明珠)
沈芳蕤 • 2023-10-25 21:50:39 • 次
本文继续逐诚的芜湖之旅!
逐诚沿中山南路继续往南走。道路两旁的小区林立,入住率很高,传统成熟小区叠加主干道人流量,使得该路段沿街商铺客流可观。这里的公交站牌虽然简单却很实用,当然没有候车雨亭对江南多雨的气候还是不太友好。
在中山南路和新时代商业街交叉口,正在兴建的则是芜湖第一高楼——侨鸿滨江世纪广场,规划结构高度274米,加上顶部塔针装饰物高度达到318米。当然后来楼建成了,塔针装饰物被取消了,最终没能突破300米,直到今天,芜湖依然没有超越此楼的摩天建筑。该楼通体装饰金黄色的玻璃幕墙,因此被戏称为土豪金大厦,如今该楼宇名称以改为芜湖金鹰世界中心。
弋江区中山南路北段一带热火朝天,到处在兴建各种高档小区。这里有弋江区的商业中心——新时代商业街,道路命名上有点土,但是被弋江区定位为区级商业中心街区,只是商业街的模式在2013年早已属于强如之末,加上同时期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推陈出新,像新时代商业街这类后期新建的传统商业街难以形成商业气候和档次。
逐诚在新时代商业街做14路公交车,到师大附小站下车。然后沿南塘湖路往北逛。
经过芜湖的奥体中心,看场馆的规模算是普通地级市里少有的高规格上档次。奥体中心兴建于本世纪初,但是设计理念和规模在20年后今天也不落伍。
逐诚在奥体中心上车,继续乘坐公交线路游玩,这次选择做19路,往北又回到镜湖区,在芜湖市公交公司附近下车(目前已迁址,只剩下公交小区、公交维修厂等)。一下车,又看到这种简练的道路指示牌,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比较方便。
逐诚往南步行,又来到中山北路上,在中山路和长江路的交叉口上,当时正在兴建的购物中心是华强广场,一派热火朝天。
华强广场对面,几年后又开建了规模更大的八佰伴,加上银湖路交叉口上已经投用的凯德广场,在中山北路商圈,商业竞争异常的激烈,也让中山路的商业属性往北延展。对比同时期的浙江温州、台州等沿海城市,芜湖的商业综合体建设走在前列。
除了新兴商业综合体的优势,芜湖的人行天桥众多,也是城市建设和规划中的一大两点。便捷的人行天桥对行人友好,提升人车分流的效率。
附近有一所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是当地著名的一所名校。
王稼祥纪念园位于中山北路北段,以纪念我D卓越领导人王稼祥而设立。王稼祥是安徽皖南人,是“毛泽东思想”的首倡人。
在王稼祥纪念园附近,坐落着很多老旧小区,整齐划一的造型,大抵都是80年代前后的职工家属小区。从小区两旁的行道树也可以看出来,它们至少有30/40年以上的房龄了。它们沿吉和路一字排开,小区虽然老旧,但是烟火气浓郁,生活便利。
但在其西侧的沿江一带,都是新建成的一排排高档江景楼。这让刚刚路过的几个老小区看起来像是城中村的感觉。
下午1点,天气炎热,逐诚正好来到长江边,吹吹江风去去热气。中山北路的西端尽头就是芜湖的港口码头。芜湖港旅游客运码头是芜湖为数不多仍在坚持运营的客运轮渡码头之一,主要负责过江轮渡运输,以及旅客长江轮渡观光游览。2013年的时候发船频次已降为30分钟一班,因此逐诚没能赶上点,就错过轮渡去长江对岸的计划。很遗憾,未能开启第一次长江轮渡之旅。
初识长江貌,无限感慨处。站在芜湖港码头江边,眺望长江,感叹长江的气势磅礴,这是逐诚第一次见到长江,不是在上海、亦或是南京还是武汉,而是在芜湖这样一座相对不起眼的小城。
江岸边有个大型的码头,停泊着几艘货轮,岸上则是几个存放货物的仓库和卸货堆场。从这里开始往南一直到青弋江江岸,都属于芜湖的长江滨江公园。
在健康路与江岸路交界处,有一幢红色小洋楼,坐东面西,典型的西洋建筑风格,外观造型简洁,通体红砖墙面。这幢小洋楼其实是英国人当年在芜湖创办的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办公楼,也是当年太古轮船公司的仓库。
芜湖的滨江公园装饰了很多精巧的雕塑,比如这个巨大的船锚雕塑,造型逼真,让人更形象地了解到船锚的巨大固定能力。
滨江公园的建成投用,将长江的天然景观融入芜湖的城市建设之中,同时也使芜湖由过去的“青弋江文化”、“镜湖文化”,走向更加开放的“长江文化”。
芜湖滨江公园是当时国内城市中少有的一次性建成长距离的滨江防洪及景观工程。同时,该公园还拥有100-200米不等的纵深宽度,让滨江公园变成一个大型的休闲游乐场所。
滨江公园里有不少各式各样的长江水生物雕塑,比如这几个惟妙惟肖的螃蟹雕塑,横行霸道,栩栩如生。
通过不同样式的悬浮式阳台和下沉式滨水广场,将长江有机地融入滨江公园中。在这里,你可以眺望滚滚长江景,也可以徜徉涛涛长江水。
逐诚凭栏而立,此时的长江上艘艘巨轮不停驶过,长江边栋栋高楼耸立江边,现代化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江景、园景、城景……在滨江公园都能尽收眼底。
滨江公园既有自然景观,也有展现芜湖深厚历史底蕴的各类人文建筑。通过步道和天桥将这些建筑单元串联其中。
芜湖海关大楼我国现存最早的近代海关建筑之一。大楼正对长江,由两层主楼与五层塔楼组合而成,整体为砖木混凝土混合结构,红砖净缝砌筑。主楼设置外廊,以砖砌廊柱承重,是典型的西洋外廊式建筑。
芜湖近代西洋建筑非常多,是因为芜湖是我国近代早期通商的城市之一(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将芜湖、宜昌、温州、北海等四处增辟为通商口岸)。从此,芜湖便成为近代早期西洋建筑的试验田,涌现出像太古轮船公司办公楼,海关大楼、天主堂等优秀建筑。
在芜湖大剧院门前,立了一对人像雕塑。这是芜湖近现代名人潘赞化和潘玉良的名人雕塑。其中潘玉良更是有着传奇经历,实现人生绝地反击的华丽转身,最终成为知名画家。
芜湖沿江而立,依水而生。倚靠江边,对望江水,感悟人生,应该是很多当地人的休闲方式。
长江的对岸正是刚刚通过区划调整三分巢湖而进入芜湖行政版图的无为县。目前对岸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土地,尚处于处女地,未来如何跨江发展、拥江联动,成为真正的“长江城市”,是摆在芜湖ZF面前的大课题。
芜湖大剧院从外形上,立意于一组开启的贝壳,饱满而丰盈,以贝孕育珍珠来寓意芜湖城市依江发展的勃勃生机和璀璨前景。
站在大剧院的文化休闲广场前,视野开阔,从这里望向市中心方向,芜湖城建的精致和细节一览无余。
这里同样也是一个大码头,名叫“芜湖长江观光游船码头”。早期芜湖是以数字编号来命名码头名字,例如一号码头、八号码头、13号码头等等,但是随着长江岸线的整合,一些码头失去功能,很多码头都名存实亡。
芜湖在中国近现代成为当时全国的“四大米市”之一,当时南北货、米粮都在芜湖长江边中转卸货。江边的这组雕塑群就很好的展现了当时的繁华景象。
抬头看见一座商务楼宇建筑——滨江商务大厦,全玻璃幕墙显得现代而又高级感。酒处大厦的地理位置绝佳,是欣赏芜湖江景的好地段。
公园不仅沿江,更能滨水,市民可以非常方便地走到江岸边,和长江水零距离接触。人们在江岸上,或散步,或垂钓,或恬适自得。
两幢已封顶正在外部装饰的双子塔楼,造型简约大方,和周围楼群一起撑起芜湖的滨江天际线。
这几幢高楼之间建有一个大型广场——吉和广场。广场上点缀绿植,布置音乐喷泉,也是市民朋友休闲的好去处。
芜湖天主教堂坐落在吉和广场东侧长江路上,天主堂坐东朝西,桩木石混合结构,建筑样式上属于双钟楼式。天主堂建成于1895年,是江南地区仅次于上海徐家汇教堂的第二大教堂。
逐诚逛至公园的南段,环顾四周,不禁感叹芜湖城建的魅力,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百舸争流的长江航道,绿意盎然的城市绿化……这里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满足游客览长江、游芜湖的愿望。
一座人行步道像飞虹一样架设在公园上,除了道路通达的属性,更有自成一景的作用,同时站在步道天桥上,也能够方便我们从不同视角欣赏城景。这类空中步道在今天大量采用,但是2013年的时候还是不多见。
站在步道天桥上,芜湖青弋江入长江口一览无余。江口两座塔分别是临江塔和中江塔。现代化的是临江塔,中式古老的是中江塔。一老一新,交相辉映。
中江塔历史悠久,是芜湖长江畔的地标建筑之一。古时长江九江至京口(镇江)一段,称为中江,而芜湖适得其处,因而芜湖又被称作“中江”,中江塔因此得名。
中江塔是砖石结构,五层八角风水塔,“以镇水口”。中江塔历来是长江、青弋江两江船只夜航的灯塔,也是船只进入芜湖的航标。
临江塔是芜湖市临江桥的一个观光景点,位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设计独特,造型别致。临江塔是临江桥桥梁的斜拉塔,通过精妙设计,寓意了“鱼米之乡”的美好寄托。
因为青弋江改造为芜申运河的工程,为了提升航道通行能力,原先建造好的临江桥和塔高度不够,限制了过江的高度和航道通行能力,后来临江桥和塔经过原址抬升改造,相信如今的临江塔会更加的气势宏伟。
长江和青弋江交汇处的江畔,停泊了一排排的渔船,长江江面上一艘艘的货轮不停歇地驶过,岸上也是一派繁华景象。长江孕育着江城子女,芜湖的发展日新月异,未来可期。
2013/04/10芜湖游(中)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