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聊城江北水城游玩攻略简介(周末周边游聊城江北水城)
沈芳蕤 • 2023-10-26 09:15:45 • 次
上个周末去了一趟江北水城,专门登上古城中心的光岳楼俯瞰了整个聊城市。中午吃了当地有名的沙镇呱嗒,下午游览了山陕会馆和大运河博物馆,返程的时候还买了聊城名吃---铁公鸡。
光岳楼
出发的时候家里的天气阴沉,天气预报说有小雨,但是目的地聊城是阴天。上高速后在泰安境内时遇到了一阵大雨,好在大雨很快就转成了小雨。进入聊城市,天空还时不时的滴点小雨,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游览的心情。我们按照导航的设定把车子停在了古城西门外的停车场,以为停车场外就是古城。下车步行导航光岳楼,发现还有好大一段距离要走,想起视频里有车子可以直接开进古城的,于是我们又返回停车场把车开进古城,在路边找个停车位停了下来。这里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古城内允许车辆进入,路边有专门划出的停车位,当然,光岳楼附近的核心区域是不允许汽车通行的。
古城挺大的,以光岳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四条大街向外延伸。我这人有“转向”的毛病。开车在古城内拐了几个弯,下车以后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好在古城内这四条大街按南北和东西走向,每条路都有指示牌,沿着指示牌走到了光岳楼下。光岳楼外观为四重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整体建筑坐北向南,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光岳楼的门票30元,购票登楼,登楼的楼梯狭窄而陡峭,在登楼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光岳楼的内部结构和构件,看着那坚如磐石的木梁和木质榫卯结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光岳楼是聊城文明古老的象征,明清两代,沿大运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多都登临此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光岳楼虽几经重修,但其建筑构件大部分仍是初建时的原物,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
从光岳楼上往下俯瞰
墩台之上的楼体共有四层。第一层的阁楼上供奉着木匠鼻祖---鲁班,上面的牌匾上写着“巧夺天工”四个大字。光岳楼的二层是文昌阁也称乾隆行宫,这是当年乾隆皇的题诗和休息的地方。根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是乾隆36行宫之一。清代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六次东巡,九次过东昌府,五次登光岳楼,并多次住在文昌阁内。三层可以清楚看到楼内的木质结构,在木梁的上方,好多斗拱,斗拱能起到承重作用,它先把下边柱子的压力层层向上传递,又把楼上的压力进行层层分解,这样就达到了上下两个方向的力平衡。其实三层是一个过渡层,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登上顶层,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眺望,古城四周由东昌湖环抱,城内街道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这个场景让我想起登大雁塔眺望西安城的情景。
明清圣旨博物馆
卫仓
从光岳楼下来,在古城内逛了逛。和国内大多数古城一样,路两边的繁华地段都被商家占领。当然。古城内也会有聊城县署、各式博物馆、文化馆对游人展出。城内的建筑基本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按照白墙、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设计。中午导航找到了沙镇杨家呱嗒总店,用过餐后下午继续参观山陕会馆和大运河博物馆。
山陕会馆
走到山陕会馆的时候,天上又开始飘下零星小雨。山陕会馆位于古运河的西岸,门前的道路略显拥挤,本就不宽的路上又停了三四辆大巴车,让门口显得更加拥挤。会馆门票30元,前来参观的人员基本以老年团为主,我们在参观期间就遇到了四五个老年团。会馆不大,听导游讲解:山陕会馆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是乾隆八年(1743年)山陕商人集资合建供奉武圣关羽的神庙与商业会馆相互结合的古代建筑群。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六万,大殿上方的三块镂空雕刻是镇馆之宝。其实在这种历史文化比较厚重的地方参观,还是让导游将讲解一下比较好,能够清楚的了解它的历史功能和作用。
大运河博物馆
从会馆出来,我们又去了大运河博物馆,在门口预约扫码后进入博物馆,馆内多以模型和各个时代的运河地图为主,我们参观了“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展览,整个展览分为了“历史变迁”“水工科技”“制度管理”“城镇经济”“运河风情”“现当代运河”六部分,馆内将馆藏精品文物、多媒体投影、微缩景观和大型艺术场景有效融合,为游客们展现了当年京杭大运河及其两岸生产生活的生动场景。
当天来博物馆里的学生比较多,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还有就是家长带小孩子来的也挺多。在文化展览馆里看到不和谐的一幕,三四名年轻的妈妈带着四个四五岁的小孩子,任由孩子在展览模型的台边追逐打闹,尽管模型的边上有注意安全、禁止踩踏和追逐打闹的提示牌。我们看着都为孩子的安全捏把汗,直到保安过来制止,家长才制止了孩子的打闹。馆内小孩子的打闹呼叫声打破了本该属于博物馆内的安静,让当天的博物馆感到一丝丝的不和谐。
从大运河博物馆出来结束了一天的旅程。路上我们又到北关的魏氏熏鸡店买了几只聊城铁公鸡,回来当做特产送给家人。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