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店街道旅游景点攻略(江北山城步道再1)
沈芳蕤 • 2023-10-27 10:33:41 • 次
基于独特的地形
山城重庆上下坡和楼梯多
步道,也就成为了
城中人出行方式之一
近期
位于江北区的叶水坊步道
正式启动建设
预计今年完工
▲叶水坊步道效果图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叶水坊步道
起于北滨路入口
止于中野路春江名都
总长1.5公里
项目包含
打造1条古韵步道
新增文化节点5处
对原有围墙、局部外立面、档杆
地面铺装、花池及周边植物进行改造提升
设计面积21447.65平方米
▲叶水坊步道效果图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叶水坊步道建成后
将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串联两江四岸、观音桥商圈、野水沟片区
三大城市空间节点
同时
将充分利用
野水沟片区、街巷空间
古石板路、苏联专家楼
等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一条
风格古朴、看点丰富、兼具时代性的
城市文化景点街巷步道
▲野水沟片区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近年来
重庆加快推动山城步道建设
不断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各类特色步道交相辉映
让市民于出行中体验别样风情
开窗见山、出门爬坡的重庆
山水美景、大街小巷、坡坡坎坎
都被山城步道串联起来
山城步道已经成为
重庆人生活的一部分
江北的步道还有哪些呢?
来看↓↓↓
▲北滨路漫行步道。唐安冰/摄
北滨路漫行步道位于石门大桥至嘉华大桥段,全长4.08公里,是结合北滨路综合景观改造工程项目而实施的一项,集休闲、游憩、健身功能于一体的民生工程。目前,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启动了北滨路跑道改造工程,对已建成的4公里跑道进行改造整治,预计4月16日完工。
▲两江三桥步道。(资料图)
两江三桥步道位于江北嘴江滩公园内,江北段始于千厮门大桥,止于朝天门大桥,全长3.8公里。这里既有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还有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是集健身、游憩、观景于一体的绿色步道。
鸿顶路
位于江北区鸿恩寺公园内的鸿顶路四通八达,游客通过鸿顶路可以通往公园众多景点。去年,鸿恩寺公园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鸿顶路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将原水泥砖面路面换为沥青路面,道路右侧设计为塑胶跑道。其沿线也进行了植物补植补栽提升景观,在现状基础上进行优化搭配,整合生态特性,呈现赏心悦目的游园环境。
在“2022发现重庆之美评选活动”中,鸿顶路被打造成为了一条市民喜爱的健身步道。
铁山云梯
铁山云梯位于江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铁山云梯宽3米、全长8公里,台阶全部采用青石材料铺设,曾多次举办新年登山比赛,受到广大登山爱好者的青睐。
步道两侧松林密布、生态宜人,鸟叫虫鸣不绝于耳,清风花香扑面,并设有石椅石凳供游客小憩。游客可沿着铁山云梯拾阶而上,享受漫步山间、亲近自然的乐趣,还可以欣赏对弈廊、观瀑阁、三友坪、爱心庄园、云外楼、花田觅香等铁山坪特色景观,健身休闲两不误。
黄花园北桥头山城绿道
黄花园北桥头山城绿道位于江北区五里店街道辖区和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之间的黄花园北桥头接五简路周边的道路。2022年,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组织专业绿化团队针对周边车行道两侧行道树采取控枝精细化修剪,通过人行步道铺装提升改造及步道两侧自然绿地梳理提升,采取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破坏山地原貌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保留山城地形地貌,并配置开花小乔和低矮花灌木,极大地提升了绿化品质,形成了300余米的不同景观的绿色长廊。
溉澜溪步道
溉澜溪起于人和立交,终于长江江岸,全长超过6公里。与不少人印象中的山城步道不同,溉澜溪步道是一条不用“爬坡上坎”的山城步道。步道依溪而建,市民漫步其中,可以欣赏到溉澜溪的“清水绿岸”,感受一步一景。
望江故里
“望江故里”位于铜锣峡口,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铜锣峡口重要观景节点。沿着彩色步道缓缓而行,尽头便是铜锣峡望江楼,登楼远望,旁边是奔流的长江和来往的船只,对岸是密林大山,向远处眺望,还能看见郭家沱长江大桥。“望江故里”保留了对望江的回忆,也为现在的郭家沱,增添了一处健身、赏景之地。
江北城步道
江北城步道全长10.3公里,主要由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慢行步道一期工程4.6公里、大剧院—江北城大街1.2公里、三洞桥风情街—江北城西大街步道3公里、五江路步道1.5公里这四段组成。
其中,大剧院—江北城大街山城步道段位于江北城核心区域,连接千厮门大桥、重庆大剧院、江北嘴中央公园等重要景点,紧靠轨道交通6号线,是连通滨水步道与江北城核心区域及交通枢纽的重要捷径;三洞桥风情街—江北城西大街山城步道周边分布着金融机构、公园、学校等各类建筑群,有福音堂、老城墙等人文资源以及三洞桥风情街等景观资源。五江路段步道起渝鲁大道,经江北城立交,东至北滨二路。
盘溪河滨江步道
盘溪河滨江步道作为江北区自2018年以来计划建设的首批高品质山城步道之一,它起于盘溪老桥,止于玉祥门社区,全长3公里。
盘溪河滨江步道依山就势,以水为媒,古朴建筑掩映其间,融入了山水文化、码头文化等本土元素。此外,盘溪河滨江步道采取了海绵铺装、设置植草沟、生态树池等方式对雨水进行渗透、留蓄,并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还采用了嵌草台阶、无边界步道等方法,以绿色渗透的理念更好地打造生态景观。
来源:重庆发布 江北区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