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法华塔游玩攻略简介(山西大同)
沈芳蕤 • 2023-10-29 03:56:35 • 次
山西不仅有闻名世界的应县木塔,还有你不知道的,全国唯一“风候鸟”塔刹的圆觉寺塔,及仅次于应县木塔的华严寺木塔、白色印度佛塔、辽代砖塔等令人惊艳的古塔,都在山西大同。
华严寺塔
华严塔建在夯土台基上,相传为了镇沙而建,它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
它是大同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引人注意的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也是全国唯一。
塔底近500平方米的面积中,藻井、塔柱、壁画、地板、扶梯等,采用了雕凿、锻打、贴烙、线刻等多种铜工艺技法,建成时为中国最大而且纯粹的铜造地宫。
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每层面宽、进深各为三间,均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
大同法华寺塔
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
法华塔整座塔为砖石结构,高约 18 米,是大同群塔中唯一的一座白色尼泊尔式佛塔,也称之为“喇嘛塔”。
塔座下面是 2 米高的砖石方形基台。基台西有一窑洞,洞上雕有“小洞天”三个石刻大字,里面塑有佛像,拾级而上可直通塔基之顶。
在塔身的四方各开一扇小窗,每个小窗,分别有一尊砖雕的金刚,金刚的造型雄壮英武,雕刻细腻,姿态威严。塔的上部类似瓶颈,周围镶砌有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檐头,共有八层。
禅房寺辽塔
禅房寺辽塔令人称奇的是将塔建在高山绝顶上。
砖塔所在的山,地处山西大同市城西南30公里的南郊区境内丈人峰之上。峰顶上,砖塔高高矗立,像一只巨型毛笔的笔峰,耸立在群山天地间。
砖塔为平面八角七级塔,塔的结构为实心砖石砌体。塔底为须弥座,用规整的长方石料砌就,石间不用灰泥而用木榫。再上面为束腰,上有雕饰的佛像、花卉合莲瓣,表面雕饰华丽。
八个角各雕勇猛威武的力士,似在承托整座塔身的重量。上枋每面各镌刻有一佛二菩萨的浮雕一幅,再上还有莲珠束腰两层,并雕有莲瓣等。整个雕刻粗犷简练而富有变化,无疑是辽代手法。塔座如此高大繁复,实为其他地方所少见。
塔座以上是仿木结构的砖砌塔身,塔身斗拱、角拱均为磨砖镶砌。第二层塔壁每面各设门式小窗和四棂小窗。初看起来逼真无疑,其实是虚设的雕饰。以上各层结构相同,只是每层逐渐向里迭收而已。塔的整体轮廊线较直,具有辽代砖塔的典型特征。
大同市现存辽塔有两座,一座是灵丘的觉山寺塔,另一座就是禅房寺塔了。觉山寺塔为八角结构,为辽塔中所普遍采用的结构,而禅房寺塔为六角结构,在辽塔中为数不多。
圆觉寺塔
大同圆觉寺塔是大同地区现存唯一的一座密檐塔,位于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永安社区鼓楼北巷西侧。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重加修缮。
圆觉寺塔塔高九层,分为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
塔座高约4米,仿木结构建筑。塔座有上下两道堂门式束腰,座基四周雕满砖刻浮雕,总计浮雕三组,其中有舞乐人像40个,有的作长袖舞,有的作长绳舞,有的手抱琵琶,有的撑羯鼓吹羌笛,有的拍击板,姿态各异,逼真动人。
塔顶上端安装莲花式铁刹,再上为覆钵、相轮、宝盖、园光、宝珠,铁刹尖端有一翔凤,翔凤亦能随风转动,千百年来旋转不息,是古代精巧的天然风向标。
“翔凤”当地百姓称作“风候鸟”,可随风旋转,是古代的一种风向标。
这是一种在风杆上系了布帛而成的东西,观测布帛被风吹动的飘向,就可以知道风向。在汉代,还创造了测风的“铜凤凰”和“相风鸟”。这些风向器在后代也屡有改进,可惜大都未能保留到现代。
浑源圆觉寺塔上的“风候鸟”是研究古代气象仪器的实物,极为珍贵。
觉山寺塔
觉山寺塔,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是国内保存较好、时代较早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塔基上各种雕刻十分精致。
觉山寺塔位于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十五公里处。塔基上须弥座的砖雕,造型丰满,栩栩如生,是砖雕艺术中不可再得之精品。
觉山寺塔自辽大安六年(公元1090年)建成后,九百多年来,未经任何修缮,除部分瓦件脱落外,基本保持完好。
砖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密檐实心砖砌,高十三层,挺拔俊秀、古朴雄浑,为我国现存辽塔中的经典。砖塔底层的密室内,有木雕卧佛一尊,四壁有壁画。塔中辽人的健康和力量之美,与北宋以后中原逐渐趋向内敛和淡泊的风气有很大区别。
塔座四周刻有砖雕,这些带有歌舞伎色彩的砖雕,可以称得上是辽代砖雕艺术中的珍品。
元、明两朝时期,灵丘一带曾发生过多次地震。其中,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闰六月,灵丘发生七级地震,“县城城墙及官衙民舍尽数塌毁,人死无算;觉山寺殿堂楼阁全数倒塌……”。
觉山寺塔却安然无恙、巍然屹立,成为了中国古建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个冬季来大同吧,看千年古塔,感受历经风雨,镌刻着城市历史沧桑和美的古塔之韵,体味非同寻常的美。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