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麦斜岩游玩攻略简介(游麦斜岩记)
沈芳蕤 • 2023-11-01 00:29:27 • 次
文/刘青华
“游洋地方高显者曰麦斜,而麦斜因林樵谷归隐却聘,元世祖出樵谷山三字赐之,勒于石,遂亦名樵谷山。山高绝顶,为石所山,高入云表,冠九鲤而瞰七闽,踞八壶而挟三山。啸咏而明霞片片,披襟而霁风晒晒。故觉真悟玄者,莫不癖爱焉。”元代夹漈书院训导黄哲在《麦斜岩记》中如是记载。
麦斜岩,又称“灭邪岩”,含有驱邪灭邪之意,位于仙游县钟山镇境内,九鲤湖以北约8公里的石所山上,海拔1006.5米,距仙游县城约40公里,是仙游县四大著名景区之一。因其顶峰常年云雾缭绕,且易形成云岫,故又称“云居山”。山上遍布紫红色的石崖、石峰、石球等,是一座由花岗岩构成的山峰。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而闻名,南宋理学名家林光朝称其为“小武夷”。
阳春四月的一个周末,我与几个好友相约驱车前往慕名已久的麦斜岩,游览这处有着莆田二十四景之美称的“麦斜云岫”之风光。
从莆田市区出发,按照导航行车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到麦斜岩景区。站在停车场前向山上仰望,整座山犹如一只横卧的巨狮,中部呈北南走向,巨崖如壁,宛如狮背高隆;南端呈东西走向,略有高昂,犹如吼狮昂首扑爪;北端呈东北走向,似猛狮蹬脚伸爪,当地百姓称其为狮山。
朋友介绍,自景区门口的迎宾亭至山顶的占星石,沿途共有108处景点,沿着麦斜岩登山石径拾阶而上,一路上奇石怪洞星罗棋布,遍及峰峰壑壑,历代文人墨客在游览这些大自然杰作的同时,依其形、引其事、据其典,为这些奇石怪洞起了许多形象而又逼真的名字,为后人添增了许多无穷遐想,为麦斜岩陡增了几分神秘。
走进迎宾亭,南侧是一块巨石,其上镌刻着“祝圣道场、朝真福地”八字宋代石刻,字迹古朴雄健。据说,宋代时僧侣在此筑台,每当佛生日时便在此处诵经念佛,有时也做一些道场,故得此名。石刻旁则是一条伏溪,潺潺流水,盘旋曲折。
小溪之上巨石纵横交错,陡然起伏,如虎踞龙盘,似牛马饮水,象狗熊卧姿,若千年石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自成一幅瑰丽多彩的石景图。北侧是一块突兀的巨石,其上镌刻着“樵谷山”三个遒劲有力的隶书。据志书记载,南宋末年,有个精通星象学、名重朝野的林璧卿高士,在此隐居。元世祖忽必烈想请林璧卿出山为朝廷效力,许以加官进爵,均遭拒绝。元世祖因嘉其气节,便封其为“妙应道济真人”,亲自御书“樵谷山”三字赐之,故麦斜岩又有“樵谷山”之说。
沿着石阶小径继续攀登,迎面撞见一块直立的巨石,上刻“吾爱吾乡”四个大字。据说,此石是为纪念先贤张承璜先生而立。张承璜先生祖居仙游钟山镇岳后村,台湾工商界成功人士。他热心于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多次慷慨解囊捐资助学建校,先后在仙游的钟山、游洋、石苍、象溪、盖尾和赖店等乡镇捐资修建了13所承璜小学和4所承璜中学,其善举惠及几十万乡梓,芳名盛传。
我们一行从“雷劈石”左侧向上不到几米,一块平坦的巨石覆盖在上山的路上,这是一条揽胜必经之路,即使是炎夏酷暑,至此也能感觉清凉无比,暑热消解。宋代,人们把此处称为应真境,如今仅留下“应真境”三个字。应真境上方,有一株高大的古楠深深地扎根于洞穴之中,据说已有900多年历史,枝繁叶茂,生命旺盛,覆盖面积半亩以上,据说现已成为麦斜岩寺的镇寺之宝。
穿过应真境,继续拾级而上,左侧矗立着一块巨石,石上刻着“灭邪石”三个大字。据传,自永祖师即将升天时,担心麦斜岩妖魔鬼怪作怪,于是他用法力将这些妖魔鬼怪降伏,收入石塔之中,再用巨石和咒符将石塔镇住,此塔故名镇邪塔,石塔上方的巨石也称“灭邪石”。如今山上的麦斜寺和附近村庄的麦斜村的名字因此得来的。
梅花洞在灭邪石之上。梅花洞的右侧是一块巨石,其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寿字。据传,1993年有一行老人前来麦斜岩游览,碰见此块巨石一侧青草伸长到大石前侧,自然形成一个状似“寿”字,那些老人感叹之余,又生怕青草枯死,于是纷纷出资请来匠人,照着青草的“寿”状,硬是把那个“寿”字刻了下来,故有“灵石显寿迹”之说。
竹林为麦斜岩一景,麦斜岩竹林长势良好,面积大约六十多亩。因为山谷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日照充足,竹杆强壮,生长于山涧、谷底、山岺、岩石中,是一座天然氧吧,六月间若在此乘凉,是一处不二的选择。穿过一片楠木、柯木、青桐、翠竹掩映下的石阶,迎面是一块浑身黝黑的大石,上书“陈公池”三个大字。据说这石头下面有个天然水池,临池建有一座元帝阁,后因阁坏,遂把池填了。“陈公池”西边是玉泉洞,洞口书有“玉泉岩”三字,此洞约百米长,直通麦斜寺的东侧。
不知不觉我们一行到了背倚巨大石崖而建的麦斜寺。据说,此寺是自永祖师于宋代修建的。世事沧桑,经过历代修复,终成今日之规模。麦斜寺三面环山,雕梁画栋,飞檐翘脊,气势雄伟。寺东北有条秘密小径,直通山顶,沿途怪石嶙峋,犬牙交错。
铁衣峰整座山峰均为叠石危崖,高约150米。崖体高耸黝黑,间或禇褐色或浅白色的石苔覆盖着崖壁,从远处眺望,宛似古代战士战袍缀着铠甲。据《福建兴化县志》记载,当年元世祖忽必列来此寻访隐士林璧卿时,曾将它比作“铁衣壮士”。从此,人们把它称为“铁衣峰”。在铁衣峰之上,道路弯弯曲曲,延伸于密林茂草之中,自下而上观之,如云际蛇龙,若隐若现,景色宜人,清幽无比,游人至此,为之心旷神怡。
麦斜岩山势险峻,地形复杂,便于隐蔽。1930年10月,邓子恢来此组建工农红军一零八团,从此革命红旗高高飘扬在麦斜岩上,点亮了当地武装斗争的圣火。为纪念一零八团丰功伟绩,仙游县委、县政府以“红墙、红歌、红军洞、红军亭、红色纪念馆”为主题,精心打造这一红色教育基地。用白色大理石和红色璃瓦组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纪念亭,寓意在白色恐怖下建立的革命红色政权,侧面是一零八团老战士蔡园将军亲手题写的“麦斜之光”。先后被莆田市委、市政府授于“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于“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西侧是罗迎祥烈士纪念亭,从纪念碑记述上得知:罗迎祥,1911年10月出生在麦斜岩下郑洋自然村,解放战争时期,任过新四军军部作战科科长,是一零八团干部,后任戴云纵队参谋长,在南安诗山战斗中为掩护战友撤退而壮烈牺牲。
麦斜岩顶峰,一块巨石凌空矗立,相传每当气候骤变,巨石会发出恍若低沉的钟声,数里之外便可听见,当地老百姓称其为“钟石”,麦斜岩所在地的钟山镇因此而得名。钟石附近有一块石面平坦的巨石,就是“占星石”。据县志记载,宋代郡人史学家、星相学家郑樵在石旁筑书院,隐居此处著书,在著写《天文略》之前,常在秋夜登上此石观察星象,后人遂称其为占星石。石上还刻有“开创岩牌”四个大字和百来个小字,龙飞凤舞,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难以辨认。
沿着曲径狭道、古木掩映的石阶攀登,中途峰回路转,时而穿行于拔地而起的千仞石崖藏匿的云雾之中,偶见峥嵘奇景,显得危峭瑰丽。今日天公不作美,云雾缭绕终未能欣赏到居峰山的绝美风光。待到晴空无云时,从山巅俯瞰,山下林木田园,溪流农舍,如在画中,令人心醉,自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小泰山”气概。若想欣赏到云居峰神奇的佛光,须在雨后初晴的次日早晨,站在云居峰顶,此时日光穿透表面云层,巨大的光环分内外二层,外一层色彩斑斓,轮廓清晰,内一层较为模糊,中间酷似佛影浮现。
我欣赏过天马山的清俗、九鲤湖的清逸、菜溪岩的清幽,但更倾心于麦斜岩的清旷。站在山顶上,视野开阔,环视四周,回肠荡气而豪情万丈。
天马悬梯、九鲤飞瀑、菜溪心动石易得,而麦斜岩的佛光不易见。你若遇见了,你便是天底下幸运之人!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