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钟鼓岩游玩攻略简介(韶关庙宇文化敲钟诵经观奇岩)
沈芳蕤 • 2023-11-01 09:15:29 • 次
四周翠绿,风景如画
洞中奇石,击之,声如鼓响
南雄庙宇系列:
钟鼓岩





原称翠屏山,位于南雄城北25千米,323国道旁的翠屏山内,方圆2千米,岩高约65米,方圆1平方千米,由山麓二石灰石溶岩组成,与梅关遥望,梅岭胜景之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唐开元改为洞真洞,有“是处佳山上画屏,何如此地自成形。逶迤岩壁同环抱,掩映云烟入渺冥”的赞誉,内存两岩洞,一名为钟岩,洞内悬吊如钟巨石,击之,声如钟鸣;一名为鼓岩,洞内一石如大鼓,击之,声如鼓响,两岩合称“空山石静本无声,天乐端由地籁成”的钟鼓岩。有赞词:“洞亦玲珑,阁亦玲珑,一声钟鼓应苍穹。岩巅上,石磴通,拾级登临眼界空。旋见白云封洞府,一心唯与水相融,那管流西,那管流东”。洞内平坦,可容千人,钟乳石笋奇形怪状。四周一片翠绿,风景如画。早在四世纪初东晋元帝年间,道人葛洪到南雄梅岭嫦娥嶂、翠屏山一带采药炼丹,并宿于洞中,敲钟诵经,著书立说,翠屏山成为粤北道教胜地,当地人称之为道人岩。唐贞观六年(632年)道人在此建洞真古观,占地达1千多亩,与罗浮山冲虚古观、广州三元宫互往,共习道家经典。葛往罗浮山后也有不少道人在此隐居。清同治三年(1864年),全真龙门宗龙门派第20代玄裔、广府南山道人程明善来此住持。“他重兴钟鼓、梳妆二岩,倡建万福灵洞,崆峒亭。”据赣南康蓉江人士邱竹岩光绪13年(1887年)绘翠屏山全图,在拱形起伏的门楼阁,正殿上悬“岭南胜境”横匾,进门竖一块正刻“万里来朝”,后刻“了还心愿”的石碑,因是梅岭古道必经之地,开发历史悠久,岩洞内外留下了许多名流的墨宝诗句。有23处摩崖石刻,较著名的有“诸仙岩”“万福洞”“上清景”“八极殿”“龙王洞”“灵台阁”“钟岩诗”“凤凰石诗”“玩月台诗”等,据说石刻“万福洞”落款为“大唐吕岩”,是吕洞宾所书。获赦北归的苏轼路经此岩,赠诗:“鹤骨霜鬓心已灰,青朽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晚宿钟鼓岩,与洞真观道人共游,为八仙洞题“诸仙岩”三字,署名东坡,并题《过大庾岭》诗十多首。洞外岩石奇形怪状,岩上筑补梅亭、倚翠亭、迎曦亭、拱北亭、崆峒亭和望梅亭六亭。岩巅有一石室,旁有玩月台,传为仙女们嬉戏处,如农历八月游此,能闻到玉桂树散发出的阵阵花香。还有那惟妙惟肖天然的凤凰石。岩下有“洞真古观”,内设陈奇、郑伦、老子像、玉帝殿、吕纯阳殿、三清殿塑像等。在望梅亭处可远眺梅岭红梅胜景。还有那惟妙惟肖的天然凤凰石。1990年,龙门派第25代玄裔余信昌道人主持观务。


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黄玉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二次修改。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