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马踏湖游玩攻略简介(一元公交游景点桓台马踏湖一日游)
沈芳蕤 • 2023-11-03 01:04:49 • 次
今天周日和老伴坐公交车去马踏湖景区游玩。今年淄博市政府为方便广大群众假期和周六周日出去旅游,方便群众畅游我市著名网红打卡地和风景区,继续推出“淄博人一元公交游景点”活动。广大市民朋友只需花费1元钱车费,就可以直达淄博市各著名网红打卡地和四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去游玩,这项亲民政策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马踏湖 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8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1995年被列为山东省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列为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称霸六国时,齐桓公会盟各路诸侯,聚兵列阵,平地马踏成湖,因此而得名马踏湖。

早晨和老伴坐旅游车直达马踏湖景区,下车后一眼望不到边的是湖水和芦苇,在景区边上有一片建筑就是五贤祠,五贤祠位于马踏湖青丘,是一组中轴对称的四合院式仿古建筑,大门朝南,由大门进去,左右两侧为厢房,正面为祠堂,皆为北方传统四合院建筑,古朴典雅。

上世纪当地政府L在三贤祠旧址上重新修建为五贤祠,祠内设有鲁仲连、苏东坡、诸葛亮、颜斶、辕固先贤塑像,祠堂匾额书“五贤祠”。堂前厦柱题联:“异姓五贤英名传万古;数代一堂功业垂千秋”,祠堂门柱及东西两厢房门厦各柱也有题写对联。

从五賢祠出来就是徐夜书屋 ,位于华沟村北马踏湖青丘上。面仰冰山,背靠大泽,取“水深鱼极乐,山秀任鸥翔”之意境,自成小院,1990年重建。徐夜原名徐元善字东痴,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文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新城发生“壬午年之变”,清军攻下新城。徐夜痛心国家沦亡,仇恨叛兵凶残,弃绝仕途,在冰山西北山麓“掘门土室,绝迹城市”,过着潜身隐遁自劳自食半耕半读的生活,自称其住处为“徐夜书屋”。

从徐夜书屋出来沿着台阶前行前面就是一处小土坡,上面是一处凉亭,传说中的“冰山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鲁仲连是桓台人,听说秦军攻克齐国,国破家亡悲愤交加,在这里投湖自尽以身殉国,顿时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这个小土堆就像一座冰山,后人为了纪念他,在这里盖上凉亭,成为“冰山遗址”。

这马踏湖因为地势低洼,南部山区河流雨水汇集,形成了这一片湖区,湖区碧水滢滢,河道纵横,一座座小桥横跨交织成网,芦苇荡一望无垠,乘船湖上游,蒲苇夹道,曲径通幽,波浪随风起伏,岸边杨柳婀娜多姿,湖中鱼虾竞游、各种鸟类栖息于湖中,置身其中,遥看水天一色,烟雾锁垂林,侧听细波软语,恍偌神仙世界,世外桃源,一幅神笔难摩的山水画卷,素有“北国江南”水乡之美称。

这马踏湖上世纪是一片芦苇滩,家家户户种植芦苇,当地人习惯用“秋”代指一年中的不同收获季节,麦收称为“麦秋”,秋收称为“大秋”,而收割芦苇,便被称为“苇秋”。苇秋从立冬开始,一直持续到春节前后,马踏湖芦苇荡,浩瀚缥缈波澜壮阔,马踏湖的芦苇结实粗壮,质感细密,是芦苇编织的绝好材料,以前家家床上的苇席,生活用品,盖房子的苇箔都是这里生产的,依托这小小的芦苇,苇编已成为马踏湖特色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苇席苇箔和编织品逐渐退出市场,当地政府把这芦苇滩进行改造,建成了一处旅游景点,成为江南水乡,摇橹船机帆船在这湖中荡漾,湖岸上观光车在岸边道路上穿行,夏日,翠盖千顷,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红妆满塘。此时荡舟湖中,但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傍晚,凉风习习,苇蒲摇曳,花香四溢,真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

白日里的马踏湖阳光明媚游人如织,而它的夜晚则像诗一样的更加迷人,明镜桥、管鲍桥、彩虹桥等核心区域,设置了精彩的夜间灯光秀,光影交织间或梦幻、或震撼、或浪漫,原来马踏湖的夜还能这般光彩夺目,不倒翁小姐姐一身唐装红裙,头戴珠钗步摇,她用一颦一笑,随优美旋律,如不倒翁一般翩翩起舞,引来众多的观众,景区里夜晚这绚丽的灯光把马踏湖装扮的更加美丽妖娆。

谢谢您的浏览、点评、收藏、转发和点赞,欢迎关注,一个爱好旅游,喜欢分享旅游心得的旅游作者,今后我将继续和大家分享我的作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