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一条胡同)
沈芳蕤 • 2023-11-17 01:05:57 • 次
#头号有新人#
有人用“一条胡同,半个中国”形容史家胡同,源于它承载了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10月底去北京东城参观了位于史家胡同24号院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座两进花园宅院,占地1000多平米,保留了原结构,搬空了屋内设施另外布展,整体格局方正宽敞(这不废话吗),后院的空地还种上了辣椒花卉,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中心,想象下有这么一座院子,住着该多舒服啊。
拍摄的大院正门
从院内看门外
一、史家胡同博物馆相关介绍
史家胡同博物馆坐落在胡同深处,门外的街道只容一车通过,旁边有居民区,幼儿园,小学,无论是史家胡同幼儿园还是史家小学,都是北京名校,胡同里老人一脸深意跟我唠叨说能在这上学的属于“非富即贵”,懂了懂了。
值得一提的是,24号院曾经是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生考场。这里面学成归国的人,给中国早期自然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面的学生日后成为各个学科的栋梁之才,包括清华校长梅贻琦
里面有气象专家竺可桢
24号院产权属于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凌叔华,她常常在此举办画家名流的聚会,客人有齐白石、徐志摩、诗人泰戈尔,2015年,英国威廉王子访华还来这参观呢。凌叔华的独生女陈小滢女士建国后将这座院子捐赠给了街道,作为公益使用。1990年凌淑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孩子们遂她心愿从英国带她回到这个阔别几十年的院子,老人在此突然说:“我妈妈等我吃饭呢”,6天后这位24号院曾经的主人与世长辞。看到这些介绍,内心受到很大触动,院子承载了历史,也承载了后人们的怀念,有种物是人非的悲凉感。
凌叔华与丈夫陈西滢,女儿陈小滢 图源网络
威廉来此参观 图源网络
二、胡同的前世今生
“胡同”一词出现已有近700年,清王朝灭亡后,老百姓不用绕道可以横穿东、西长安街,逐渐形成以天安门为大十字坐标中心,街巷胡同依次外扩发展的布局。旧时北京对建筑有严格的规划和修建标准,所以胡同是笔直方正的棋盘式格局,整体看如同豆腐块,脉络清晰,具体以四合院为主。据文档记载,上世纪40年代,北京有名字的胡同达到3200多条。
实景复刻史家胡同
局部看,院子有大有小,坐落各有不同,紧凑有序。
细节图
细节图
三、胡同的命名
北京胡同名字一半听上去都特逗,这名字起得也太随意了,比如:帽儿胡同、鸦儿胡同、羊市胡同、金鱼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嘎嘎胡同等,还有更俗气的,看下图:
自己拍摄
回到正题,北京胡同命名,人也是正正经经有理有据的:
1、名人大官在此居住,比如三保太监(人称三不老爹)郑和故居所在的“三不老爹胡同”。
2、用府衙官方机构命名,比如兵马司胡同、禄米仓胡同,在北京2环做公交,很多站名就是各种胡同名,以前这地是干嘛的,一目了然。
3、方位命名,比如北半截胡同,这里有谭嗣同故居,往里走20米,是鲁迅住过的绍兴会馆,隔条街是康有为故居。
4、以形状命名,比如耳朵眼儿胡同,因为胡同窄,太会起名了。
耳朵眼儿胡同 图源网络
四、名人故居
史家胡同还是以居民居住为主,路边停靠的小三轮,上门收废品的大爷,晨练的遛弯的老人,生活气息浓厚,名人故居在这不咋显眼,大门一关,安安静静搁那待着,不留心就走过了。邓颖超、康克清、荣毅仁、徐向前、华国锋等先辈都曾经在这条胡同工作过。
胡同随手拍
1---史家胡同23号院是傅作义故居, 1946年8月这里是国民党12战区的驻北平办事处,1948年9月,傅作义携家人、部下到此居住,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傅作义决定在《北平和平解放协议书》上签字,我们和平解放了北京,使得北京这座城市免遭战火的破坏。
自拍傅作义故居门口
2---史家胡同51号院是章士钊故居,养女章含之和乔冠华也曾在此居住,章含之跟前夫的女儿、知名作家洪晃在此出生长大,三进四合院。
自己拍的51号院
这座院子的大门是整条胡同最敞亮的,解放后是越南驻北京大使馆,50年代是香港《大公报》北平办事处,1960年周恩来总理安排将这个院子给章士钊居住。章士钊是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北京大学教授,曾经资助过毛主席从事革命活动。
毛主席与章士钊说话 图源网络
章士钊在上世纪20年代公开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白话文,被鲁迅骂为“落水狗”,在当时名声不太好。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章士钊站出来为陈独秀做无罪辩护,慷慨激昂,尽显文人风骨,震动法庭。
博物馆有针对51号院的详细模型图
侧面图
51号院实景沙盘
51号院2进院沙盘细节
51号院沙盘实景图
最后的3进院子,划给了其他单位
从模型图能看出这座院子非常大,章家住前面两进院子,后面一进另开一门划给了其他单位。
这座院子还经历了一场归属风波,1960年章士钊去世后,周总理指示其养女章含之、外交部长乔冠华夫妇可以继续居住,二人去世后,女儿洪晃并未搬离。1984年,政府将史家胡同51号院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外交部以“公房”为依据要求洪晃一家腾退房屋被洪晃拒绝,双方进行了将近3年的拉扯,洪晃要求外交部支付30年间其修整房屋的费用,经过法院判决,洪晃把51号院归还给政府。51号院正儿八经成了无人居住的文物了!
民国期间北平街道胡同地图
民国手绘地图
一条胡同像一个不会说话的历史记录者,大大小小的人物在此上演各种各样的故事,功过是非它不评价,做一个见证者也不错,背后的故事让有心人去探寻挖掘吧。
一条胡同,半部近现代中国史。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