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厦门延平故垒游玩攻略简介(中国这个村子)

沈芳蕤 2023-11-17 03:53:33

摘要:在厦门时,我发布了一条信息,让粉丝朋友推荐好玩地方,出乎意外的是,呼应最多的竟是集美学村。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能压过鼓浪屿和曾厝垵,让众多厦门人同时呼吁,这不能不让我心动了,于

在厦门时,我发布了一条信息,让粉丝朋友推荐好玩地方,出乎意外的是,呼应最多的竟是集美学村。

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能压过鼓浪屿和曾厝垵,让众多厦门人同时呼吁,这不能不让我心动了,于是起个大早,踩着晨光,带着憧憬和疑问出发了。

厦门地铁很发达,几乎能把你送往任何角落,1号线跨过茫茫大海,抵达了集美学村。这个村子很特别,它曾是一个小渔村,因缘巧合之下变成了学校集合地,不夸张的说,这里是中国学校最集中的村子。

整个学村现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航海专科、师范专科和福建体院教育等12所院校,你可以从幼儿园读到大学,连村口都不用出。它收藏孩子的稚气,解答少年的疑惑,指引青年的未来,为无数莘莘学子做出了为国为民的表率,教育的土壤在此生根发芽,开出了最为耀眼夺目的花朵。

有趣的是“集美”一词现是网络词汇,意为“姐妹”,没曾想早在百年前就存在了。百年前的中国,风云跌宕,飘摇不定,集美学村就是在此环境下诞生了。

它的创始人为陈嘉庚,在福建,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他前半生是商业大亨,早年下南洋经商办实业,成了东南亚“橡胶大王”,后半生致力于兴学报国,桃李满天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着兼济天下,陈嘉庚全做到了,人生豪杰不过于此。

商海浮沉半生的陈嘉庚深知教育重要性,排除万难创建了集美学村。当时闽南战事吃紧,时局动荡,为了保障师生们安全,陈嘉庚左右逢源,让南北军阀同意了这片净土,将其划定为“永久和平村”

他仍不放心,发布了“学村公约”,希望各方遵守,这些内容无不斩钉截铁,令人敬畏。

一、公认集美学校设立地为学村。

二、集美学村范围,北以天马山为界,南尽海,东暨郑延平故垒及鳌头宫,西抵半头社及龙王宫。

三、学村范围内,不许军队屯驻、毁击及作战。

四、有破坏前项规定者,即为吾人公敌,当与众共弃之。

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集美学村是成功的,它培育出了众多科学家、实业家,人才遍布世界各地,凭借着不菲的功劳,陈嘉庚在死后被举行了国葬,今生已足矣。

学村很大,各级学校分散在居民区,往往一不小心便会错过,想要完全游玩,没一天是不行的。我骑了辆自行车,边走边看。这里有许多百年老建筑,风情万种,洋楼别墅配以闽南风情,墙壁镶嵌暖色瓷砖,温情闪耀,这在福建也不多见。

这些建筑有一个特点:“穿西装,戴斗笠”。屋檐下是洋楼设计,屋顶则是中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金色琉璃瓦覆盖其上,光彩耀人。如此设计很是大胆,稍有不慎便会坠入“四不像”陷阱,好在集美学村整体把控很好。

骑车缓行,遇见大片水池,池中立有青色亭阁,只是池水已干,沼泽裸露,略显荒芜。此池名为“龙舟池”,最初落成时每逢端午节必举办龙舟赛,场面宏大,甚为热闹。

陈嘉庚先生敬佩屈原,热爱划龙舟,提倡体教结合,遂把龙舟赛引进了集美学村。当时的集美还是个小渔村,村民水性功夫了得,他便把村民和学子动员起来学习正规划船技术。

他亲自督造龙舟10艘,并于临海风景优美处,开凿了这片龙舟池。池子宽约300米,长800米,面积24万平方米,池畔建有七亭,有四个起名为“左、右、逢、源”。名字起的极妙,想必是告诫学子们,做事做学切忌死板固执,要灵活变通、能屈能伸,方是大丈夫。

龙舟池南侧是南堤公园,壮阔海景煞是壮观,碧蓝海水浸入天空,海天一色,厦门大桥像一条巨龙纵横于海面之上,旖旎风光,点点渔船,谱写了厦门的浪漫与豪迈。待到落日余晖,夕阳撒下点点金光,桥身明暗分明,真似大师笔下的油画。

接着向前走,有栋高耸入云的高楼映入眼帘,这楼长相古怪,底部为黄色洋楼,上层是青色石墙,顶部却落了个华丽亭子,取名南薰楼。此楼为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修建,1959年落成,楼高15层,当时为福建最高大楼,占尽了风光。

南薰取自先秦时期的民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清凉温和的南风吹来,便可解除万民忧愁,陈嘉庚先生连建楼都为民众着想,此等境界非常人所有。

我站在楼下驻足观赏,一眼望去,这栋中西合璧的建筑稍显突兀,有点挑战寻常审美。看久了反而看出了味道,每个角度都可细细品味,不愧为集美学村的标志。

南薰楼旁有个石碑,上写“集美寨遗址”,粗心游客可能会忽视,其实这里才更有看点。

明永历十四年(公元1660年),郑成功在此修建营寨,如今已近400年。因郑成功曾受封延平群王,故集美寨又名“延平故垒”。今遗址内尚存花岗岩条石叠砌的寨门,两侧残余门墙,寨门高3米,厚0.65米,异常坚固,可见当时郑成功治兵之严。

不巧的时,寨门紧闭不让进,其实进去也没啥可看,曾经的大营改为了居民区,威猛的大炮替换为了鲜花野草,不过也不用惋惜,这是国泰民安的见证。

学村东南临海边有处“鳌园”,原为一处状如海龟的小岛,陈嘉庚先生在1961年将其扩填成园,修为园林。园内开阔疏朗,湛蓝海面作背景,草木旺盛,风景优美艳丽。

鳌园内刻有青石雕650幅,每一幅皆是一则典故,敬老爱幼、神话传说、史料典籍,应有尽有。

我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石雕像,它们聚集在一起,将中华5000年的文化徐徐展开,在这里文化不再高高在上,它可以触摸,可以用心感受。

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主体建筑,碑高28米,高。陈嘉庚先生墓坐落在集美解放纪念碑正南面,1961年8月20日,国家为陈嘉庚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国葬。1988年,陈嘉庚墓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鳌园有块突出小岛,立着一块巨型纪念碑--集美解放纪念碑。碑高28米,在海边之上显得异常高大,陈嘉庚先生的墓就坐落在解放纪念碑正南面。

1961年陈嘉庚先生去世,国家为表功勋而举行了隆重国葬。纪念碑由花岗岩石铸就,底部塑有动物雕像,姿态各异却极为传神。抬头望去,蓝天被飞机划出了一道白色直线,我赶紧拿出相机拍下了这幅珍贵画面。

陈嘉庚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他留下的产业已被人淡忘,倒是集美学村依然繁荣,想必他是含笑的。

接着往前赶路,集美学村坡路多,我骑车下坡飞快,上坡就不行了,索性推车上去,身累了,眼反而看得仔细了些。学村环境极佳,道路宽敞,一路鲜花绿树作伴,景色宜人。坡路蜿蜒伸向远方,或高或低,纵深感强,忽有当地人骑车从对面呼啸而过,留下一个仓促身影。

当地人可很爱吃甜,一路走去我发现好多面包店和甜品店,我是标准北方胃,喜欢咸和味重的,走了几圈发现有家沙茶面小店,店虽小环境却清爽,便在此吃了碗面。老板娘很好,闽南话虽听不太懂,但给人的感觉是如沐春风。

集美学村不收门票,也没法收门票,除了学校都是当地人生活之地。它没有所谓的文艺店铺,都是居民生活场所,孩童背着书包上学,老人在路口下棋,年轻人快速赶路,街道上到处弥漫着烟火气。

这就是集美学村的温度,也是这座城市给我的温度,这种温度亲和、温暖,充满向上的力量。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

交通:乘坐地铁1号线到集美学村站下,从2口出站。

注意事项:

1、 学村很大,建议骑车或自驾前往,里面有公交,只是班次较少,等待时间较长,很多小景点公交到不了。

2、 学村内美食很多,价格要比市区里便宜一些;民宿有一些,可以打电话让老板接你。

3、 鳌园等景区不收门票,但要拿身份证刷下才能进。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带你游遍各城市冷门、有趣风景。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