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安平桥游玩攻略简介(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19泉州安平桥一)
沈芳蕤 • 2023-11-17 21:55:18 • 次
今天的开元寺实在不适合多呆,在这人从众的地方,真心呆不住,半个小时后我就从开元寺的西门走了出去,准备前往安平桥。昨晚魏老板给我做了行程,让我从客运中心坐车去先去水头镇然后再从水头镇转车去安平桥。因为上次去崇武古城在客运中心遭遇了“乱象”之后,再也不想去客运中心乘车了,于是,便准备乘坐公交车过去。我先从开元寺西门乘坐6路公交到东南医院下来转乘K603到万达广场,又从万达广场坐晋江3路车直达安平桥公园。到达安平桥公园时值中午,就在公园内找了一家小店点了两份小吃,一个浮粿,一碗土笋冻就解决了午餐。
吃完午餐开始游览安平桥。安平桥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最长的石桥,也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此刻,站在安平公园中间,左手边是安平桥的“大门”。
石板路的右侧是一座古塔。
这座白塔,是安海古镇的标志。
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长石桥得名安平桥。又因桥长约5华里,故俗称五里桥。因安平桥是我此行泉州的一大重点,心里急着看到安平桥,就第一时间来到了“桥门”口。
桥头是一座二层小阁楼,楼上镶着一块“望高楼”石刻,底层门楣镶的是“金汤永固”石刻。落款:“同治甲子仲冬”“黄章烈”。阁楼背面一块石刻是“环海境清”(可惜我没法看到)。游客大多以为这座阁楼是安平桥起点,其实不然,数百年间沧海桑田,安平桥东段已有一二百米埋在淤积起来的陆地上了。如今的五里桥已经不足五里了。
“望高楼”“金汤永固”等石刻,是清代同治甲子(1864年)仲冬重修时里人黄章烈题的。题匾均为行楷,端庄而流丽,刚健之中显婀娜。
门口,两尊石狮子,因年代久远而风化,有些模糊不清。然而,这并不影响它们对桥的守护,岁岁年年,无穷期。
从门洞口看过去,安平桥直向远方延伸,看不到尽头,就像不能看透历史。
桥头的左侧,有一组人物塑像,展现了当年泉州人下南洋的场景。在泉州华侨博物馆,曾看到了当年泉州人下南洋的那些文字与图片记录,今天在安平桥头,我看到了雕塑版《下南洋》。
好男儿,下南洋,母与妻,来送别。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本想沿着长桥一直走到那头,可桥头这边装了铁门,无法走上石桥。据说是桥的中部有地方损坏了,为了保护这个重点文物,特加了个铁门以阻挡游客上桥。无法上桥,就只能从旁边远观这座中国古代第一长桥。
其实现在这座桥的位置不是横跨海湾,仅仅相当于一个“湖中桥”,要想看到桥的全貌,可以从桥的两边“迂回”过去,于是,我就准备先从桥的左侧“湖边”绕湖而行,边走边欣赏这座长桥。
安平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 4—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的重25吨。
近年来,因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安平桥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其水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大的污染。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影响加上近年几次大的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杂草丛生,有碍观景。
经过修复现已建成五里桥生态湿地公园,依傍着五里桥,周围建设了亭子和石子小路,增加了植被,水体也得到了整治,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这里现已是水头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也成为泉州的一个新兴的风景区。
在安平桥的周边,现在建起了很多高层公寓,这里成了泉州的风景名胜居住小区。
关于五里桥,有着这样的故事传说: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无法改变这种苦难。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
这事让一位在此修炼的道人知道了,他想为民除害。有一天他见到这两条孽龙在海滩上嬉戏,等到它们玩累了在睡觉时,道人就做起仙术镇住孽龙。然后决定将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铲到畚箕上。顿时海滩上留下了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今的"龙湖"和"虺(hui)湖"。"龙湖"是黑龙住过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泥土是黑色
的。"虺湖"是赤龙睡过的地方,因此这个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这两堆土就成了现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道长看没收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山继续修炼。
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得道成仙的道长在灵源山顶望见那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们见到长虹惊退了孽龙,怕以后它们又卷土重来。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这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终于建造起来了。
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于是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则年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桥"。
桥中有一座四方亭,飞檐翘角,十分优美。是为“雨亭”。这样的雨亭共有两座,那是考虑夏天下暴雨,行人可以进亭避雨,古代人性化处事可见一斑。这就是桥中间的雨亭与石塔,因为桥体有部分损坏,行人不让上桥,故只能用相机镜头“代看”。
这就是桥体坍塌的部分,现用工字钢加以加固。
"安平桥"跨越在郑芝龙(郑成功父亲)家乡南安县和晋江县之间的海湾上,桥的另一头是安海镇。宋代改称为石井镇,明代又改称为安海镇,后来郑芝龙开府安海后,又改回古名称为安平。
后来郑芝龙的儿子,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中国后就住在安平,郑成功的日籍生母田川松子也在安平遇难。郑成功渡海远征台湾逐走荷兰人后,为纪念他的家乡和母亲,就把荷兰人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的所在地大员,改名为安平,就是现今台湾的台南市安平区。
"安平桥"是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一缗[mín] ,即一贯,串钱一千文)倡建的,于1138年开工,1152年完工,工程历时十五年。当时中国刚经历过女真族金国入侵,北方沦陷,徽、钦二帝被掳,宋朝迁都杭州的大变局。如此政局动荡不安之际,民间仍能进行"安平桥"如此浩大之工程,可见宋代东南沿海经济之繁荣、工商之发达和社会之安定,都归功于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倡建"安平桥"的富商黄护,就是以经营海外贸易发迹致富的。黄护生于西元1086年(北宋哲宗元佑元年)。从小读书习文,本来有志于仕途,十七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名落孙山。后来改行习商,二十岁时随姑丈高纪昌到广东经商,后又渡海到渤泥(今汶莱)发展。三十岁时衣锦还乡,在安海街坊上开了十二间商铺,主营米粮、蔬果、杂货,次营饮食、海鲜、山珍,成为安海当地首富。
黄护博览群书,爱好篆隶、棋弈、诗谜等文人雅士的游戏,人称谜坛之虎将。喜欢结交高僧,常到龙山寺和高僧品茶论禅,聊一整天都不嫌累。由于黄护为人热心公益,街坊邻居们在1132年推举他为"里正"(里长),他"劝农桑、重工商、兴义学、立药局、辟婴堂、振武林、惩邪恶、禁博赛、整市容、严街鼓、明保伍",认真建设地方、造福乡里。
1138年,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安平桥",工程进行到一半,黄护就不幸病逝于1144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赠封为荣誉县长"晋江县尉"。黄护向来热心公益,除了倡建"安平桥",生平还捐地兴建了石井书院,和捐资整修安海龙山寺等。黄护去世后,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后代安海镇桐林村黄氏一族,奉黄护为一世祖,郑芝龙的伯母黄慈慎和继母都是黄护的后代。
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
1962年,郭沫若游览“天下第一长桥”,却见桥体已被淤泥堙没,成了一座“陆上桥”。接着笔锋一转,说到在安海建城开府的郑芝龙故宅不见了,这便让他联想到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收复台湾,成为开辟台湾的第一条好汉等故事。特留下律诗一首: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
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
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