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城关镇旅游景点攻略(城关十景)

沈芳蕤 2023-11-18 23:13:36

摘要:1、一山(君山松涛)老君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山县城南五华里处,是西秦岭山系太皇山脉蜿蜒至武山县城南面的主峰,海拔2385、9米,老君山以其山势雄伟,峰峦秀丽,林海涌波,古松参天,自古享
城关十景

1、一山(君山松涛)

老君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山县城南五华里处,是西秦岭山系太皇山脉蜿蜒至武山县城南面的主峰,海拔2385、9米,老君山以其山势雄伟,峰峦秀丽,林海涌波,古松参天,自古享有“君山独秀,俯瞰渭水”的美誉,为武山城南屏障和古宁远八景之一。

2、一湖(鹜湖夕照)

宁远生态园,亦称鸳鸯湖公园位于县城西区,北临渭水,南接316国道,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占地200亩,水域面积60亩,是一处水草丰茂,鸟雀和鸣,集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水上公园,也是武山县唯一的一处水上公园。

3、一峡(石峡漱玉)

君山乱石峡相传远古时太上老君与原始天尊下棋,原始天尊悔棋,老君发怒打翻棋盘,棋子撒落,形成了乱石峡。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06年(西周成王九年)四月中旬,老君山(在今武山县)崩裂,成乱石峡。乱石峡巨石凝滞成如飞蹦状,老君山上绿树成荫,风景极端奇特峻秀。

4、一坛(坛佑万福)

风云雷雨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山县城东,为宋代所建。依古时律例,建县城时必须同时建儒、释、道寺庙和四方祭坛,以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清康熙宁远县志》上册残本记载:“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东。古代祭祀风、云、雷、雨之神,以保风调雨顺,与城隍合祭。”“风云雷雨坛”外观与“烽火台”十分相似,坛体残高13米,墙体留有明显的火烧痕迹。整座祭坛保持了原始风貌,是武山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文化的见证。

5、一寺(官寺梵音)

原名圣寿院、圣寿寺,位于武山县城南门坡西侧,是城内现存的唯一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官寺承载了700多年的历史信息,原建筑规模较大,从北向南,分山门和下、中、上三院,曾有天王殿、三官殿、股肱殿、钟楼、鼓楼、燃灯佛殿、十八罗汉堂等建筑,现仅存中院的燃灯佛殿及其东西两配殿,保存着鲜明的元、明、清三代修筑风格。198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一楼(拱极宁远)

县城南门,又名“拱极门”。“拱极”一词出自《旧唐书·礼仪志二》:“叶台耀以分辉,契编珠而拱极。”本意是,众星以北极星为中心,环而拱之。喻意则是,以德治国,便会得到臣民之拥戴,四方之归附。南城门与“官寺”毗邻,位于武山县新华书店西侧,原有的南城门始建于宋代,因历史原因损毁后,2003年县上在原址进行了仿古重建,成为了城南一景,时至今日,穿过南城门仍有一种穿越时光的错觉。

7、一址(石岭陶韵)

石岭下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石岭村,陇海铁路南侧,石岭下文化类型命名地。甘石沟河水将遗址分为两段,东段为崖头,西段为西坪。遗址整体呈扇形,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遗址分布范围内散落着多处文化层,厚约1、7米,深1、5—2、5米。1955年甘肃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过试掘,出土有彩陶碗、盆、罐和石器等,陶器纹饰主要有旋纹、变体鸟纹、鱼纹等。

8、一园(菜乡白畦)

清池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位于县城以西3公里处,园区内清池、下庄、周岭3村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2000余亩,年总产量9000吨,总产值4500万元。近年来,园区采用统一规划、集中开发、连片建设、规模经营的方式,形成了以普通棚、地膜覆盖和露地菜为主的多元化种植结构,发展了优势明显、潜力大的宽叶韭、耐寒韭等9大类、20多个韭菜品种,保证了四季均衡上市。围绕建设全县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先后制订了《清池村韭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清池村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标准化生产规程,积极开展了产地、产品认证工作。2003年,清池韭菜基地通过了环境考察和产品检测,所产韭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首家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一个个白色的钢架大棚,高空俯瞰,纵横阡陌,成为蔬菜之乡冬日里靓丽的风景。

9、一亭(拾金不昧)

石岭村拾金不昧碑亭,位于武山县城西3公里处。“拾金不昧”在石岭村有着光荣传统,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该村周之桢拾到巨额银两后归还失主的事迹,受到皇帝褒奖。清光绪九年(1883)十月,御批嘉奖追表,曾两次镌刻嘉奖碑。2004年3月,该村集资3万多元重修了“拾金不昧”碑亭。石岭村人张云霞荣获全国诚实守信模范荣誉称号,再次为石岭村续写了“拾金不昧”的新篇章。

10、一廊(文蜒千寻)

即南峪沟流域十里文化长廊。2021年,城关镇在乡村振兴开局之年,紧盯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在红沟村至南峪村沿线南峪沟流域,大力实施了“十里平安宣传长廊”建设项目,在磨儿村突出“产业兴旺”主题,在雷口、西岔2村突出“生态宜居”主题,在南峪村突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主题,在红沟村突出“生活富裕”主题,绘制主题鲜明、导向明确的文化墙绵延十里,成为了新时代南峪沟流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实现了推进乡村建设与倡导乡风文明的有机融合。

来源:武山融媒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