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勉县石门水库游玩攻略简介(陕西旅游之汉中石门)

沈芳蕤 2023-11-20 01:05:23

摘要:石门古栈道和石门水库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留坝三县(区)交界的褒河中游的褒谷口。这里被誉为“中国栈道之乡”和“西北的水利明珠”,也是史传“幽王烽火戏诸侯,千金一笑周朝
陕西旅游之——汉中石门

石门古栈道和石门水库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留坝三县(区)交界的褒河中游的褒谷口。这里被誉为“中国栈道之乡”和“西北的水利明珠”,也是史传“幽王烽火戏诸侯,千金一笑周朝亡”历史传说中的褒姒的故里。

汉中的石门栈道,就是三国时期依山而建的一条军事通道。当年,蜀国承相诸葛亮统率大军,沿这条栈道翻过秦岭,抵达汉中,北进中原,挥军魏国。

石门位于今汉中市北17公里处,褒斜道南端段,又称"小石门"。现淹没于褒河水库中。

汉中石门栈道素有“中国栈道之乡”的美誉,其中褒斜古栈道更是驰名中外。

褒斜古栈道是早于万里长城的建筑奇迹,沿着湍急的褒河的穿越秦岭,凌空飞架于悬崖峭壁之上,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以其险、奇、雄著称于世

古人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春秋战国以来,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至蜀地,沿褒河河谷悬崖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上铺木板、装上栏杆形成栈道。

车马悬空行走,极为险峻壮观,它南起汉中褒谷口,北到眉县斜峪关,故称之为“褒斜栈道”。

汉中石门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通车山体隧道,开凿于公元1世纪,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古栈道-褒斜道上。是我国古代用于交通的穿山隧道,其内壁宽度、高度皆在4米以上。

汉代一轨之宽仅1.5米,可以知道石门内可容纳两车并行。北魏《石门铭》云:"穹隆高阁,有车辚辚。……千载绝轨,百辆更新",如实描绘了石门通车的盛况。

石门是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明帝下诏开凿的,检索现有史料得知,石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可供行人和车辆往来的山体隧道。

史载:石门栈道始建于春秋而兴盛于西汉隋唐。早在战国时代就已有了“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文字。其中“褒斜道”是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条栈道,它北起关中眉县斜峪关,经太白山过秦岭穿越石门,出褒峪关入汉中,全程约500余华里。

石门栈道风景区,是在石门水库修建后新造的仿古栈道,原有的石门栈道(褒斜道部分)因为修建水库,在1969年就已经被淹没了。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沿着山沟河谷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然后铺上木板形成“栈道”。

石门大约是战国时期,为修褒斜栈道而凿的,后经历代修凿,方告开通。门洞长13.6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是用我国古代原始攻凿山石的办法"火烧水激"凿成的,是我国最早的人工隧道,是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的宝贵资料。

1969年,石门大坝在褒谷口修建,褒斜道及石门遗址被水库淹没,时隔多年,又在褒斜道原址上向上抬高70米,修建了仿古的石门栈道。

仿建的石门栈道全长三公里多,完全按照古代栈道“平梁斜撑”、“平梁立柱”、“依坡搭架”等七种形式,并按汉代风格恢复了一座驿站、三座邮亭、两座栈桥以及天心桥遗迹,另外还在“石门隧洞”遗址原处的山崖上仿凿了16米长的石门隧洞。

石门作为1900多年前完成的一项伟大工程,它的开凿技术是值得注意的。清代更汉复《栈道歌》中有"积薪一炬石为桥,锤凿既加如削腐"的诗句,是说明石门采用火烧水淬的办法破石开凿的。

石门汉魏十三品。在古汉台的碑廊里,嵌镶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碑刻。上面8个行书大字"汉中石门,日本之师",是由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题写的。题词中的"汉中石门"是指陈列在(古汉台)汉中市博物馆的摩崖石刻精品--石门十三品。

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栈道,全长235公里褒斜栈道,是古代沟通南北的军事要冲。

自石门开通后,过往的仕官商贾、文人墨客,在饱览胜迹之余,记事咏物,抒怀为文,镌刻于石门内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绝。这样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石门摩崖石刻。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以石门水库为依托,风景秀丽,古迹荟萃,是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俱佳的城郊型水利风景区,又有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遗迹。景区山势险峻,怪石嶙峋,翠峰林立,清代文人王晚香概括为“褒谷二十四景”。

据1960年文物普查统计,在石门故址的石刻有104种,仅石门内壁就有34种,上自汉魏,下至明清。琳琅满目,俨然一座石刻宝库。在众多的石刻中,以13种汉至南宋时代的石刻出类拔萃、蜚声古今,世称石门汉魏十三品。

70年代初,国家修建石门水库,为保护文物,不致于淹埋于水库之下,才将这批石刻凿迁下来,陈列于古汉台博物馆宽敞明亮的展览大厅内。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