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致远故居游玩攻略简介(马致远故居参观记)
沈芳蕤 • 2023-11-21 00:48:34 • 次
2018年4月17日,我和家人一同前往门头沟王平镇韭园西落坡村参观马致远故居。走107国道,一路上峰回路转,山势峭拔,真有目不暇接之势。到了王平镇,往京西古道向右拐有一条上坡小路,沿这条小路继续走二十分钟,见路边立着一块木牌,上写着《马致远故居》。我们停下来仔细阅读,上面有一段话使我兴奋起来:“据说,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正是此处景观的真实写照。马致远的另一首名曲《清江引·野兴》:‘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髙枕上梦随蝶去了。'写的就是西落坡村。”真的到了马致远曾经居住的地方?!可不是吗,朝右手望去,真有小桥流水,是那么回事!《清江引·野兴》整首曲子写的就是马致远在西落坡村的夏日悠闲宁静的生活。
走进故居,是一个四合院,只见一块石碑上刻着《马致远故居修复记》。这个“修复记”读后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2008年王平镇党委决定对马氏后裔所有的马致远故居进行修复;(二)对故居房屋以租赁方式同马春福、马春华、马春利、马春明等人签约二十年。“修复记”強调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党委决定”说明它的权威性,不容置疑;其次“马氏后裔”至今犹在,而且不止一人,进一步证明此处的确是马致远的故居。不仅马致远的后代马春福等人还在,走进正房展室中还有许多实物,诸如马鞍、酒具、茶具、烟袋、手杖、木榻以及当代人的书画及专著,院中还有一匹马的雕塑,在院子一个犄角的马厩中还有一匹痩马的雕塑,其用意一目了然。
我们的参观大约只用了半个多钟头,附近的农家乐歺馆还比较多,选了一家坐下休息准备吃饭。脑子里回想着刚刚结束的参观,总觉得这个“故居”有些印象浮浅、模糊、牵强,实在令人失望。你说这是马致远的故居,依据是什么?连王平镇党委也没说清楚,就这么定了,好象这个问题不是什么问题,更没有向参观者详细说明的必要。在《马致远故居》中以两支散曲认定了此处就是马致远的故居。这个认定未免有一点武断。《天净沙·秋思》本是抒发远离家乡的遊子漂泊潦倒、悲凉抑郁的情怀,他所看到的景物一方面是衰老颓丧的“枯藤老树”,“古道夕阳” ;另一方面是“小桥流水”温馨的农家生活。这些都是遊子在“天涯”所见所感而非“故居”的景物。至于《清江引·野兴》所描写的“西村”,《马致远故居》一文中说它“写的就是西落坡村”,同样下了武断之词。要知道我国在地方命名就有以东南西北按方位冠之的习惯,称“西村”的在中国农村数得过来吗?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还是不急于下这种断定为好。
在《马致远故居修复记》中提到这个故居为“马氏后裔所有” “马氏”就有些含糊不清,但是准确地说应当理解为“马致远”而非一般姓马的人家,至于马春福等人自然是马致远的后代。有什么根据?“修复记”的作者没作说明,但恰恰是必须说明的。“修复记”只以“后裔”一词一笔带过,这不是行文疏忽大意,恐怕是拿不出可供考证的材料,而没有方志、族谱等历史资料还怎么叫人相信马春福等人就是马致远的后裔、这就是700年前马致远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至于说到展室中的展品更有含混模糊、似有误导之嫌,对展品既不标明年代也未注明所属,不明真象的参观者很容易把这些物件和马致远联系起来,甚至认为是马致远曾经用过的东西。我女儿看了展品中的手杖便风趣地说:“这手杖怎么这么短,看来马致远是个矮老头,个子不高。”这是玩笑话。
修复故居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它是对历史人物生平履历,生活和思想的展示,以表达今人对故居人物的敬仰和缅怀,这一切首先是尊重历史、尊重亊实,要以科学求是的态度从亊故居的修复工作。历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应当具有科学客观的态度,不应把主观意识強加予历史和历史人物,把沒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或暗示成有关系,这就难免有牵强附会制造模胡的嫌疑。
在农家乐吃完饭稍事休息,我们便启程返回了。一路上只顾看远近四周的山景,群山叠翠,一派清幽,我们在绿色中穿行,把参观马致远故居的有意点缀、混沌模胡印象一下子洗刷得干干净净,心情格外畅快。自然风光的魅力胜过了“马致远故居”这类人文的败笔。
本文仅限学习交流,著作权属于作者赵铭善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用于商业使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