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平村游玩攻略简介(北京这个废弃28年的地方)
沈芳蕤 • 2023-11-22 12:43:49 • 次
作者:萧汉
文章来源:《旅行京人》
在京西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山村,名为王平。很早以前,这里只是京西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去往外省的商旅都会在此歇脚。当地人说,王平至今还保留着文革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及生活习惯,而这里也有一座废弃了整整28年的地方——王平煤矿,传说这个矿区每当夜晚就会传出工人挖矿的声音…….
京西自古多煤,辽金时就有人在这里采掘,大规模开采则是在1958年北京矿务局设立后。王平煤矿隶属于京西矿务局,1958年开矿建设投产,于1994年正式关闭,曾是年出产百万吨级优质烟煤和无烟煤的大矿场,总面积多达13.5万平方公里。
废弃后的王平煤矿无人问津,当年熙熙攘攘的连接矿区和生活区的铁桥,已经空无一人。伫立在锈迹斑斑的金属栈桥之上,可以一览王平煤矿的四面八方。眼前满是沧桑与荒凉,不时传来野狗低沉的呜咽声,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每走一步,栈桥上的金属甲板都会发出吱吱的怪叫,远处是煤矿厂的皮带走廊,高矮错落的小屋子是宿舍、食堂和生活区,栈桥下是破败不堪的废弃铁轨车站。这些小房子背后是被薄雾笼罩的山峦,夹在小房子与山峦之间的运煤碎石路,如同一条污浊的溪流,在混沌之间蜿蜒流动。
巨大的矿场车间,曾经将一车车煤炭运往祖国各地,但如今它就像一座巨大的监狱,将自己囚禁在这里。曾经矿工俱乐部“以煤为怀”的四字牌匾已经被人拆走,下落不明。火车停靠运煤的地方,已经长满了野草。几间平房里散落着被遗弃的煤油桶、胶鞋、安全帽、锅炉残片。这些物品与我们生活的年代格格不入,回忆和现实隔空交错,擦出的火花是想象的灵光,瞬间消失,捕捉不定,树影交错,极尽神秘。
离开这里,我朝着矿区内部走了过去,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废弃的宿舍大楼,这片建筑物几乎没有一扇窗户是完好无损的,迎面吹来的北风透过破碎的玻璃窗吹进废弃的大楼之中,发出了阵阵沙哑的怪音。楼梯已经坍塌,所有角落都已经落满了尘与土,时间似乎凝固在了千禧年之前。正当我探寻一个个房间的时候,看见墙上有很多涂鸦和字迹,每一间屋都布满历史的痕迹,陈旧的走廊,废弃的浴池,仿佛复原了当年一幕幕场景。
如今,王平煤矿已经荒废了28年,除了腐朽的大楼外,灵异事件也是频发。狂热时期的标语并不能制止那个年代的高事故率,井下有各种各样的死法,被冒顶砸死、被透水淹死、被瓦斯熏死、被火烧死等。后来我了解到,当年王平矿厂的死亡指标是每百万吨三人,王平村矿的产量每年平均正好是100万吨,因此这里一年只准死三人,如果超出指标,全厂的奖金就都没了。
废墟中的光虽然很温暖,但改变不了站在这里让人瑟瑟发抖的现实,虽然这里有很多妖魔鬼怪的传说,事实上当我来到实地后,并没有感觉到任何鬼怪作祟,唯一让我有点儿怂的,是外面的野狗。王平矿场静静地伫立在这里,等待着下一批冒险者的到访。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有开发商来考察,据说这里马上要改造成艺术园区了,而留给我们追忆过往的地点,也即将进入倒计时。
有人说: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我相信这些理应的事,愿意记录这些痕迹。建筑和人一样,都拥有着从生到死的轮回,每一顶矿工帽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我不禁思考,假如没有矿下工人们在地下日夜的奋斗,矿上面的老百姓又怎么能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呢。他们在这里奋斗,在这里生活,有的人甚至长眠于此,孤苦伶仃,无人知晓,久而久之竟然变成了都市传说。
离开矿场回到家,发现只剩1%电量的手机,充电口内部损坏,导致无法充电,返厂检修后,重新寄回来一个新手机,有些灵异宁可信其有,因为科学很难解释,也许它正想帮我清空今天所拍下的这一切。王平煤矿,一个时间静止在1958年的光之镇。
【景区名称】王平煤矿
【详细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吕路与王平大街交叉口
【门票价格】免费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