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福州闽江攻略(第一次)

沈芳蕤 2023-11-25 05:04:06

摘要:温馨提示:本篇游记共计2260字,阅读时间因人而异。不来福州,不知道福州的底蕴深厚,每到一处都让我驻足许久,不仅欣赏自然之美,还尽可能地仔细观看、了解古人的丰功伟绩……因此,短

温馨提示:本篇游记共计 2260字,阅读时间因人而异。


不来福州,不知道福州的底蕴深厚,每到一处都让我驻足许久,不仅欣赏自然之美,还尽可能地仔细观看、了解古人的丰功伟绩……

因此,短短几天,光顾着爬山(山在城中,城在山中),闽江长啥样都没见过。

就连爬山,友友推荐的鼓山都没时间去,更别说烟台山、青云山、天门山、旗山、金鸡山……

我觉得我适合生活在福州,因为我爱爬山,看四季流转,生生不息。


星期天早上8点(下午的飞机),我已经站在八一七南路路口,看着这头蓄势待发的铜奔牛,不知为何而塑?

为啥叫八一七路?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

1950年8月14日,福州市政府决定,将横贯福州南北的中正路、斗门路、福德路、茶亭路、吉新路、横山路、小桥路、中亭路统一改名为“八一七路”。

解放大桥,原名万寿桥,是闽江上的第一座跨江大桥。

千年来始终是连通台江和仓山的重要过江通道。

旧为浮桥,屡修屡坏。

大德七年(1303年),万寿寺和尚王法助募造石桥,共花了19年时间,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

后人为了纪念王法助的功绩,便把这座大桥命名为万寿桥,这也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建筑工程。

从上图重20吨的石梁可见,这个桥梁工程有多么浩大,七百多年前要动用多少人力,以及牛力马力啊!

鱼竿沿着栏杆排成一排。

禁止攀爬的金属尖刺在阳光下有些令人森然。

新桥为现代双曲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联拱桥,总长565米,宽12米。

在桥的两侧设置了四组钢管弧形的空中吊桥,分承了桥身的负荷。

桥身整体颜色呈象牙色。

我沿着桥上的人行道,走了个来回。

时间有限,没爬烟台山。

听说烟台山是榕城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哈哈,我心目中的福州打卡点是林公和左公的相关。

后来得知朱熹、黎鹏举、戚继光、辛弃疾、沈葆桢、陈宝琛、严复、林徽因、冰心、郁达夫、陈景润、吴清源……

福州的“历史名人”打卡点不要太多!

网红只是短暂的风潮,而他们,不仅是福州的骄傲,更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人物!

从上图可见中洲岛上的许多仿欧式古典建筑,是福州最大烂尾楼群。

岛上原有许多五口通商时期遗留的历史建筑。

宋代,这里因泥沙淤积出现沙洲。

清晚期,五口通商后,洋人进入中洲岛,创建近代福州最早的教堂、诊所、私塾和医院等。

俱往矣。

大桥单向通行。

桥栏仅有的装饰图案是兰叶和梅花。

大桥栏杆正在上漆翻新。

桥头有大桥的介绍,但被花箱挡住了。

我在去闽江文化展示馆,和沿着闽江随意逛逛之间,选择了江边漫步。

江边有高层平台,便于赏景。

有一座万寿水闸,沿用了旧名。

红色或白色的洋紫荆和绿叶把现代大桥衬托出春光无限好的感觉。

平台上有团队给貌似京剧打扮的小姐姐录像拍照。

远眺大桥,桥上的人在看哪儿不知道。

我在平台上,同时看桥上的人和桥下的人,各自忙活着,各自悠闲着。

无论走到哪个城市,不经意间总会听到“八段锦”的伴奏音乐,然后看到一群专心练功的人。

八段锦,应该算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11种健身气功里,受众最广的。

榕树精神是什么?

当初领导在这篇《让榕树造福榕城》的跋中写的内容,我认真阅读了一遍。

而福州的吉祥物也是榕树,叫榕榕。

很可爱的模样,还很热情地张开双手欢迎八方来客。

漫步福州城,就是漫步在榕树下。

树荫下,有小朋友组团画画,中年人引吭高歌,老年人锻炼身体……

有的榕树冠幅巨大,不得不用水泥柱或石柱,支撑其延展出来的枝干。

这也是榕城给我这个外地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沿江有庵有庙。

就像我第一次在宜宾知道了哪吒文化一样,我在闽江边,第一次知道了齐天大圣信俗。

福建民间自古就有“山尊大圣、海祭妈祖”的习俗。

2011年12月14日,齐天大圣信俗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齐天大圣”在福建的出现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几百年。

历史上福建人去到台湾后,把大圣信俗文化等也带入了台湾。

在台湾,大圣信仰亦很普遍,民众称“齐天大圣”为“大圣爷”“大圣王”。据有关资料统计,台湾的大圣信众超过300万人,主祀和配祀“齐天大圣”的宫庙上百座,其中最早的可上溯至明代。

然后见到的是水部尚书庙。

陈文龙,1232年~1276年,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抗元名将。

他被元军押送往杭州途中开始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

他与岳忠肃(岳飞)、于忠肃(于谦)合称“西湖三忠肃”。

明孝宗时,陈文龙列入诸神祠进行官方祭祀。

因能保佑航运、渔民,又称“水部尚书”,福州人称陈文龙为“尚书公”。

1782年,乾隆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

道光三十年,林则徐到福州台江“万寿尚书庙”祭祀陈文龙,并题联:

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

英灵昭海澨,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

林公把陈文龙与文天祥(封爵为信国公)齐喻“隆名并峙”。

我又认识了一位留名青史的福建人,杭州已拜谒过岳飞、于谦,下一次去拜谒陈文龙。

沿着闽江北岸绿道,我从解放大桥,走到了三县洲大桥。

1999年建成使用。

大桥是跨越闽江的第四座大桥,走近了看,感觉像毛坯桥。

主塔为倒Y形结构,没有任何装饰,甚至连大桥的名字也没有。

我打开地图才知道。

这一段的闽江水缓缓悠悠地流,要说多脏也不太脏,但是还能见到一些飘浮着的垃圾,烈日下,一股水腥气。

闽江主流长度为351公里,流经市区这段59公里。

据《福州府志》等史志记载,明清以来,福州城被淹起码10次,水深达1~5米。

1952年以后,防洪堤开始建设。

闽江北岸的贯穿提升工程正在烈日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知在旁钓鱼的人,会不会被轰隆的噪音所烦扰?

在闽江沿岸,有历史文化古村侯官、林浦、螺洲、闽安;有古渡口、古码头、明清古炮台群;有“江南第一满族村”琴江、有上下杭古商贸区……

半天时间太短,我只看了2座桥,和1庵1庙。

榕树下,我又远眺了一眼闽江。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