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宁波阿育王寺攻略(阿育王古寺)

沈芳蕤 2023-11-25 19:57:08

摘要:今年正月初四,趁着阳光明媚,带全家人去参观了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嘉溪村乌石岙内的古阿育王寺。与其他名刹春节期间人流涌动不同,藏身于幽静葱郁山岙内的古阿育王寺,也许是这两

今年正月初四,趁着阳光明媚,带全家人去参观了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嘉溪村乌石岙内的古阿育王寺。与其他名刹春节期间人流涌动不同,藏身于幽静葱郁山岙内的古阿育王寺,也许是这两天天冷,也许是浙东名刹太多,古寺游人香客廖廖,宁静得能听到山林中的鸟呜声,在此能深切体会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呜山更幽”,(惜乎天冷寒蝉无声!)由喧闹城市而来的我们,欣然于这寂静山林。

阿育王古寺空旷寂静

阿育王寺始创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据明万历《明州阿育王寺山志》载:晋武帝太康三年,并州离石人刘萨诃病危时,梦见一梵僧示意超度。既苏,旋改业出家,法名慧达,并按梦示,寻求宝塔,至会稽(宁波晋时属会稽郡)鄮山乌石岙时,忽闻钟声铮铮响于地下,便竭诚膜拜诵经。三日三夜后,宝塔从地下涌出,光明腾耀。其状青色,似石非石,高1尺4寸,方广7寸,内悬宝謦,中缀舍利,五层四角。慧达即结茅于此,修持行道。此为阿育王寺开基之始。东晋义熙元年(405年),舍利宝塔从慧达结茅供养处迁到鄞州区五乡镇宝幢太白山麓华顶峰下,建现阿育王寺。目前古寺内保有民国十年(1921年)重建的慧达大师骨塔、塔亭、瑞应亭、涌见岩碑等遗存。

寺前导游词

现有主体建筑于2007年在原遗址上重建,因位于太白山北麓,背靠太白山(与天童寺分居太白山南北麓),总体朝向上座东南,朝西北,这与一般名刹及中国建筑传统座北朝南朝向有所不同。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法堂(藏经阁)等,两侧分布钟楼(左)和鼓楼(右)等,规模宏大,造工精巧。大雄宝殿西侧建有重建功德碑亭,碑记详细记述了古寺几度兴废的历史,读来令人思绪仿佛在穿越时空,看见历史的深处的苦难与荣光。

西晋古刹重放光芒

古寺山门

古寺重建功德碑

进了古寺山门,有山涧藏于石桥和隧洞下,涧流淙淙,更添幽深之意。古寺建在几个山峰之间的山坳间,四周山峰如莲花花瓣簇拥着古寺。山峰间流下的泉涧在古寺外婉转环绕,如玉带,是为玉带之水,给古寺带来灵韵与祥瑞。

山涧环玉带

法堂之后,两旁各有棵古银杏树参天,落叶已尽,春来嫩绿展放,秋尽黄叶翻飞,自是另有一番风情。旁有两棵桂树也是少有,飘香之时,也应馥郁数里之外。

古树参天

寺后门分立动物石刻,古朴而有残缺,当为古遗,但不知何许年物。有高手识得可留言指教。

古朴石刻

古朴石刻

出寺见塔林,塔林后依山建有塔亭,为阿育王寺开山祖慧达大师骨塔,塔碑上有曾熙题“西晋开山祖师利宾菩萨之塔”,利宾菩萨即阿育王寺开山之祖慧达。

塔林

塔亭下有一碑,为天台宗十六祖宝云寺义通大师灵骨安葬处。义通大师为高丽人,来中国学佛礼佛后终老宁波。此处是中国向东亚日朝等国输出佛教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宁波自古佛教兴盛的重要佐证。只是不知以韩国人欺世盗名的民族个性,这段历史不知道会被篡改成什么样子。值此春节,面对国际上春节译写的争论,不禁有此一叹。

义通大师墓碑

值得一说的是,寺旁建有素食馆“枣子树”,环境幽雅,菜品色香味俱全,可以常来静心吃素。各位居士朋友及寻禅人士千万不要错过啊!

枣子树素食馆

饭后寻踪涌见岩,见有僧侣两人,问路后依言而行,见有新建未完工舍利宝塔,其基甚宏伟,可以想见完工后又是一番雄盛气象。

舍利宝塔化缘贴

新建未完工舍利宝塔

沿着新宝塔后小石路爬山数百米,山林中有岩石突兀,分层如塔,尚不知为涌见岩。正在山路休息间,刚才向之问路的那两个僧侣也在后面爬山而来。招呼过后,才知如塔的石岩即为涌见岩。岩上以竹为栏,倒也古朴。又有石檐亭屋,上有门锁。两僧开锁朝拜,也让我与小女儿两人进内朝拜。亭屋约5~6平方米,内有“涌见岩”牌,上有“瑞现亭”匾。两僧侣指导朝拜仪规,互道善缘。此也为一趣事也

在瑞应亭与两僧相遇

涌见岩上建有瑞应亭

山林中隐藏的岩台如塔

好动女汉子能爬山

下得山来,有黑狗悠闲地在屋前枯草地中晒太阳,这种温馨和宁静,在疫后更显盛世的温情。但愿人间从此平和宁静,安好如初。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