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金宝山景观墓园游玩攻略简介(香港直飛台島鄧麗君歌迷老鐵冒雨遠行)
沈芳蕤 • 2023-11-17 14:49:26 • 次
真是心誠則靈!一眾鐵粉君迷,曾多次拜訪“一代歌後”鄧麗君在香港的“家”,都沒能見到偶像。這次,他們直奔寶島臺灣,竟如願見到夢中“真人”!此番奇遇,就發生在不久前的2023年春夏之交……
5月8日,港島新界大嶼山赤鱲(lie)角,偌大的香港國際機場,停機坪一片繁忙。
此時,候機室離港廳內,一群特殊的准乘客在登機前,留下信心滿滿、此行必果的“鐵粉陣容”!
在離港廳登機口,出現一位情懷深厚的大姐,不是別人,正是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會長張豔玲女士。
隨著中華航空的班機迎風升空,香港空港迅速變小,港九喧囂也銷聲匿跡。坐在機艙內的張豔玲會長,透過舷窗望去,那一片片天邊的浮雲,又勾起她的萬千思緒……
【新聞故事短鏡頭重播】那是二十三年前的春天,香港南區赤柱佳美道18號,香消玉殞的一代歌後、著名臺灣藝人鄧麗君在香港的故居。
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會長張豔玲女士(如圖右),與鄧麗君生前好友、馬來西亞歌迷張夏蓮女士(如圖中)和管家張金美,來到鄧麗君香港故居追思。
鄧麗君香港故居是一座雙層西式別墅,建於1950年,占地面積7150平方呎(約643.5平方米)。1988年,鄧麗君以700萬港元購入此棟別墅,花了一年的時間裝修,第二年入住,直到她於1995年逝世。
此後,鄧麗君故居及相關遺物交由鄧麗君文教基金會保管。由於香港故居日久失修,且面積有限,難以完整展示鄧麗君的遺物;加上位置處於高尚住宅區,交通配套及周邊環境亦不利於長期營運。故此,基金會決定在轉售及拆卸物業前開放故居一年,以紀念鄧麗君逝世5周年。
1999年10月,鄧麗君胞弟、鄧麗君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鄧長禧先生,與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會長張豔玲女士討論開放故居事宜,其後委任四名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成員負責相關籌備工作。
鄧麗君香港故居外牆為淡綠色,半圓型的露臺成為別墅的主要外觀,室內裝潢及傢俱則以鄧麗君喜愛的粉紅色及紫色為主。
鄧麗君香港故居一樓是工作及宴會的空間(如圖),設有書房/練歌室(左上圖)、化妝間、廚房、客廳及飯廳;二樓空間則是個人休息用途,設有睡房、衣帽間、浴室及客房。
鄧麗君香港故居於2000年5月21日至2001年5月20日對外開放,因廣大歌迷反應熱烈,展期再延長三個月。在故居開放的15個月裡,海內外君迷參觀人數達10萬多人次。
2001年8月,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將其轉售及拆建。此後不久,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按香港故居的建築佈局及原有陳設,在中國內地的廣西桂林愚自樂園內複建。
全球華語世界,不知有多少億人,正是在鄧麗君那魂牽夢繞的甜美歌聲伴隨下,快樂走過激情燃燒的歲月!
世人沒有忘記,鄧麗君曾是臺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臺灣金曲獎特別貢獻獎、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金針獎、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金曲榮譽大獎、日本有線大賞三連冠、香港十大傑出女青年、臺灣十大傑出女青年!
鄧麗君還是美國《時代週刊》世界七大女歌星、時代週刊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二十世紀百大最具影響力藝人、美國CNN全球最知名的二十位音樂家!
張豔玲和鄧麗君結識,是從1970年開始的。那時,鄧麗君才十七歲,剛剛出道三年,在香港主演電影《歌迷小姐》,當選為香港‘白花油慈善皇后’。一個偶然的機會,張豔玲(上圖紅衣者)和鄧麗君結交,成了無話不談的閨蜜!
1976年3月,鄧麗君首次在香港舉辦個人大型演唱會。這期間,整個港島迅猛掀起了“鄧麗君”旋風。當時,身居香港的張豔玲看到“君迷”們的極大熱潮,便向密友鄧麗君提議:建立香港鄧麗君歌迷會。
鄧麗君一聽很高興,對此非常支持,並親自給予指導和幫助。同月,在香港各界君迷們狂熱地歡呼聲中,鄧麗君在香港歌迷聯歡會上正式宣佈:“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成立!”(左下圖)
自從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成立後,鄧麗君每次來香港演唱、拍片或參加各項活動,歌迷會都是最忙的時候。(上圖)
張豔玲組織眾多歌迷前往機場接機、賓館迎候、專場預熱、星迷互動等等。鄧麗君的專屬座駕——“勞斯萊斯”轎車,也是君迷們心目中的“陸地巡洋艦”!
香港鄧麗君歌迷會真正成為“鄧麗君旋風”的強風口,成為港島廣大君迷的“根據地”,成為各界君迷們交流學習的大平臺。對此,鄧麗君(左圖)對歌迷會會長張豔玲的組織協調工作,多次給予高度點贊!
鄧麗君的甜美歌聲,穿越五湖四海,點亮青春之光,成為一個時代最動人的音符!
有一次,鄧麗君(如圖右四)和張豔玲(如圖右三)約定:希望這輩子能為所有喜愛她的歌迷,再獻上三百首新歌!
同時,鄧麗君也希望更多地方都能成立鄧麗君歌迷會。當各地鄧麗君歌迷會數量達到三百個時,她一定會在全球進行巡迴演唱!
在鄧麗君二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演唱了上千首家喻戶曉的甜美歌曲,在海內外持續產生了久久不散的“鄧麗君熱”,而香港正是她時常眷顧的地方之一。
鄧麗君那直抵人們肺腑的天籟之音,早已化為跨世紀億萬人的心跳聲!
可是,正當全球君迷們深深陶醉於不老君歌之際,奏響過幾多甜美金曲的琴弦,竟於1995年5月8日下午,在異國他鄉的泰國清邁,突然中斷了弦音……
【拉回新聞故事的長鏡頭】就在張豔玲女士坐在萬米高空的機艙裡,沉醉於“君之夢”的懷想中時,忽然,一個溫柔的語音響起……
“各位旅客,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到了,請帶好自己的行李物品。歡迎乘坐本次航班,祝大家旅途愉快!”隨著機艙內的廣播語音傳來,聲聲入耳,張豔玲會長這才如夢方醒!
乘臺北捷運(地鐵),換乘大巴車,張豔玲一行人直奔新北市金山區。
此時,天高雲低,風雨欲來。大巴車沿著海濱公路上山,當大家看到金寶山的石碑時,就知道筠園的入口終於到了!
依山面海、風光旖旎、視野遼闊的金寶山墓園,位於臺灣省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18號,是“臺灣新十二大景點”之一,也是臺灣省唯一以藝術、人文、信仰為主題的全景式墓園。
墓園內,主要分為筠園等七大場所,是整個金寶山墓園的最重要藝術文化景觀。
筠園,是“一代歌後”鄧麗君小姐的墓園,“筠”字取自鄧麗君的原名“鄧麗筠”。筠園位於金寶山墓園主幹道最裡端,始建於1995年。
走進筠園,首先映入眼簾的,則是由國外設計師打造的嵌刻在地面的十音階大鍵盤,遊人可在琴鍵上踏出美妙的音樂。四周安裝了音響,時常播放鄧麗君生前的所有歌曲。
鄧麗君紀念公園(筠園)位於金寶山墓園的“愛區”,分為廣場和墓園兩個部分,大約占地150坪左右。其中,廣場比墓園大一些,面積為80坪(約264.5平方米);墓園面積為70坪(約231.4平方米)。
在鄧麗君棺蓋左側,立著一塊石碑,上面用多種文字刻著同一句墓誌銘——“這裡安臥著一位為歌唱藝術奉獻一生的巨星”!
在棺蓋右側,立有一塊大石頭,上面是原臺灣省省長、現任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題寫的“筠園”二字。
墓園前的音符花園內,豎立著鄧麗君銅像,伸開雙手,微微含笑。在銅像的周圍,則以小灌木排列出音符符號,象徵鄧麗君宛如音樂女神靜立其間,充分體現出她對音樂事業的畢生追求!
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香港鄧麗君歌迷會的君迷們不顧舟車勞頓,秒換“頻道”,穿上“薄透露”的一次性雨衣,立馬投入緊張的工作狀態,全力佈置紀念活動的會場。
鄧麗君的墓園,既簡潔肅穆又使人感到溫馨。墓碑上刻著“鄧麗筠,1953——1995”的字樣(鄧麗筠小姐藝名“鄧麗君”)。
棺蓋用的是南非黑色大理石,棺蓋上面雕刻的是粉白色的玫瑰花環。棺蓋後面的墓碑上,是聖母瑪利亞的雕像。雕像是鄧麗君的母親要求刻上去的,希望聖母張開雙臂保護著她的女兒。
黑色的大理石墓穴周圍,擺滿了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敬上的鮮花和寫有心願的卡片。墓穴前還有一個鋪著黃綢緞的幾案,案上還有香爐、香燭、水果、茶點等祭品。
在紀念現場,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會長張豔玲女士(如圖右四)及歌迷會代表們,與鄧麗君生前的日本演唱經理人舟木棯先生(如圖中),以及他的隨行翻譯小姐合影。
“相聚是緣分,相知是夢圓”。黑色大理石墓穴前,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敬獻的花束,在霏霏細雨中,深情的水珠化作思念的淚水。
“母親節快樂!”香港鄧麗君歌迷會特別向鄧麗君的父親和母親表達真心的祝福!(左上圖)
“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這是來自山東青島的歌星谷佳倪小姐,送給她永遠的偶像鄧麗君姐姐的心語。(右上圖)
忽然,從筠園一角隱隱約約傳來話語聲。大家有些緊張地左右張望,面面相覷!(右上圖)
有人循聲追蹤,只見一位歌迷老哥在雨傘的“遮蔽”下,正向“鄧麗君”小聲誦讀《何日君再來》的歌詞!(左上圖、左下圖)
正當歌迷們情有所感、心有釋懷之時,人群中突然閃現出“猶抱黑傘半遮面”的墨鏡哥!(右下圖)
此兄到底是“感懷青春不忘此生”的君歌鐵粉?還是江湖傳說的龍派寫手翔哥?
正是“天朦朧,雨朦朧,人朦朧”的時候,大家一時難以對那哥驗明真身,只當浮雲飄飄,輕輕放過!
可一轉眼,鄧麗君墓穴四周的鮮花,便開始隨風起舞,和著園區地面上嵌刻的十音階大鍵盤,吟唱神曲《何日君再來》!
令鄧麗君三哥鄧長富先生(如圖右四)等人驚訝不已的是,先前還默默無圖的黑色大理石墓碑,竟赫然出現鄧麗君的“心靈之窗”!(上圖黃箭頭所指處)
繼而,在場的君迷們精神為之一振,大家眼前浮現出鄧麗君,在靈動演唱《今日君再來》!
此時,隨著天公落淚,雨點紛飛,歌聲也已由女聲獨唱,匯成海歌一片!2023鄧麗君紀念音樂會,也由此拉開了雨簾!
音樂會上,汐止愛樂樂團演奏的鄧麗君金曲,讓在場的每一位君迷動容!無論是耄耋老者,還是大哥美姐,或是青蔥少年,大家都深深地融入君歌的意境中……
“時光過得真快,一轉眼,麗君離開我們已有28年!”張豔玲會長對鄧麗君三哥鄧長富先生說道。於是,他們共同回顧八年前的一段往事(上圖)——
那是2015年5月8日,鄧麗君逝世20周年紀念日當天,香港鄧麗君歌迷會一行48人,專程來到金寶山筠園,舉行大型拜祭活動。
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永遠名譽顧問車淑梅(如圖右二)、前香港電臺助理廣播處長張文新(如圖右一)與前香港電臺總節目主任李再唐(如圖左一)同行,帶著銅像與鮮花而來。
其它地方的歌迷包括日本、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內地的杭州、新疆、上海等地君迷,接近500人到場。
當天上午10點,在鄧家的家祭之後,香港鄧麗君歌迷會的君迷們開始排隊上香。鄧麗君的大哥及三哥都說:“鄧麗君生前把香港看成是自己的家。”
看著眼前盛大的拜祭場面,鄧氏兩兄弟被各地歌迷對麗君不變的熱情所感動!
紀念音樂會結束時,香港鄧麗君歌迷會的歌迷們與來自各地的君迷“同心、同路、同志、同框”!
鄧麗君生前多次說過:“我的最大財富,是十億個掌聲和永遠的懷戀!”
歲月狂沙掩不住佳人的美麗與燦爛的光華!二十多年過去了,十億個掌聲依然響起,鄧麗君的歌聲依舊流傳在全球華語世界,不可磨滅地永存於億萬人的心中!
五湖四海的人們,無不追求美好的生活,無不由衷地喜愛鄧麗君,懷念那歌、那人、那心、那情……
—————————————————
原創作者:曾劍翔
●中國龍派文法創始人(新聞故事、龍派新聞)
●互聯網“文章分段空兩格”技術難關攻克者
●全網平臺“文章分段空兩格”獨門絕技擁有者
●“新聞故事”體系全要素謀篇法開創者
●自由撰稿人“九·一六”運用法系統建造商
●《今日頭條》圖文類黃V跨領域專稿撰寫人
●“抵制淺閱讀,宣導精閱讀”新學風促進者
●“追求極致·匠心為文”完美主義者
●“寫好中國故事”新聞創新宣導者
●“講好中國故事”中華文化傳播者
●桂林市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辦公室副主任
●桂林家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選與眾不同的角度·寫常人所見的真事
●新聞性●故事性●獨創性●趣味性●文學性●社會性●通俗性●融合性●積極性●時代性●靈動性●策劃性●差異性●極致性●顛覆性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