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龙寺游玩攻略简介(上海名胜古迹青浦青龙寺)
沈芳蕤 • 2023-11-19 07:08:44 • 次
青龙寺位于白鹤镇青龙村(纪鹤公路南500米),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俗称青龙寺,因位处华亭县重镇青龙镇镇南,故又俗称南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皇帝南巡,途经青龙,赐名"吉云禅寺"。元大德至至正年间,宣慰使任仁发及其子先后捐资重修。顺治元年(1644)始,百愚大师重建大雄宝殿、地藏殿、方丈殿、韦驮殿、普同塔、揖秀堂、且歇堂等。当时青龙寺占地60余亩(约40,000平方米),建筑宏伟,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乾隆三十九年(1774),邑人徐葵建文觉堂、澄怀堂、东廊庑、地藏殿。嘉庆三年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道光十一年(1831)重建大雄宝殿。咸丰十三年(1860)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仅存两殿及清代"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铭" 两通石碑。1997年大雄宝殿落架大修。大殿前有上述碑刻两通,1959年3月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 碑高2.15米,宽1.05米,青石质。碑文为楷体,19行,733字,由青浦名士诸嗣郢撰文;玉峰徐元文书丹,上部为阴刻碑额,由娄东吴伟业篆书"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康熙六年(1667)立石。全文记载了百愚、寒松操两位大师重建隆福寺的经过。碑原嵌在大雄宝殿东南的墙角上,作墙体用,碑身已断裂。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铭 碑高1.88米,宽0.93米,青石质,文为楷体,23行,共751字。由染香学人祖定撰文,吴县石韫玉篆额,长洲陈其进书丹,道光十二年(1832)监院澄参立石。碑文主要记载了当时重建大雄宝殿的经过。此碑原在大殿西南墙上,作墙体用,1997年大殿落架大修,移至殿前。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