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于庄塔游玩攻略简介(古塔寻踪在房山看古塔)
沈芳蕤 • 2023-11-25 05:53:16 • 次
- 塔起源于古印度,是用于埋葬人们尸骨的建筑形式。
- 据佛经记载,塔是保存和瘗埋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的建筑,供后世信徒朝拜。在佛教发展的过程中,高僧圆寂后,徒众也会将其灵骨、衣钵、经书、法物等掩埋后建塔,用以追念。
-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塔这种建筑形式也进入中国,渐渐本土化,形成独特的中国风格,成为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 据统计,北京地区保存下来的古塔有300座之多,其中,房山有100余座,有密檐式、亭阁式、花式、覆钵式、经幢式、组合式等,涵盖了大部分的古塔类型。
(一)密檐式塔
Acient Pagoda
- 密檐式塔是从木结构楼阁式塔发展而来的。南北朝至隋唐,是密檐式塔发展的早期阶段。二者相比,密檐式塔在外部轮廓及内部结构上的特征为:各层檐之间并无楼阁式的窗、柱等,距离较短。大部分密檐式塔为实心塔,不能登临。
- 密檐式塔最重要的部位当属第一层塔身,大多饰以佛龛、佛像及门、窗、椽、柱、斗拱等浮雕。
金仙公主塔
□位于房山区南尚乐镇石经山上。
□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
□石结构,四角七级密檐式,高3.6米。
□塔外壁刻《王守泰山顶石浮图后记》。
于庄塔
□位于房山区窦店镇于庄村。
□建于金代(公元1115-1234年)。
□砖混结构,六角三级密檐式,高约 8米。
□当地人又俗称“罗成拴马桩”。
应公长老塔
□位于房山区岳各庄乡天开村。
□建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
□砖混结构,六角五级密檐式,高12米。
□应公长老为天开寺一任住持。
姚广孝塔
□位于房山区崇各庄乡常乐寺村。
□建于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
□砖混结构,八角九级密檐式,高33米。
□姚广孝,明初人,因辅佐成祖朱棣有功,遂予赐塔立碑。
豆各庄塔
□位于房山区崇各庄乡豆各庄村。
□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
□砖混结构,原八角九级密檐式,残高15米。
□每级塔檐之下雕饰仰莲,较为特殊。
(二)经幢式塔
Acient Pagoda
- 经幢式塔具有与石经幢同样的造型和同样的材质,与密檐式塔有相似的外形。它完全是由石构件拼砌而成,体量不大,塔身较细。
- 塔身平面呈六边或八边形,环刻塔铭、经文及序记文。
- 北京现存的幢式塔多为辽、金、元三朝遗物,亦多为高僧大德而作。故又名塔幢。
正慧大师塔
□位于房山区张坊镇小学内。
□建于辽天庆六年(公元1116年)。
□石结构,经幢式,八角五级密檐,高6米。
□塔身镌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正慧大师塔铭。
压经塔
□位于房山区云居寺内。
□建于辽天庆八年(公元1118年)。
□石结构,经幢式,八角十一级密檐,高5米。
□塔前地宫瘗藏刻经万余件。塔身镌刻“续秘藏石经塔记”。
严行大德塔
□位于房山区长沟镇西甘池村。
□建于金代(公元1115-1234年)。
□石结构,经幢式,六角七级密檐,高约5.5米。
口六角须弥座束腰部镌刻悉昙体梵文。
(三)覆钵式塔
Acient Pagoda
- 覆钵式塔俗称喇嘛塔。藏传佛教进入内地后,在元代有较大范围的传播。与此同时,覆钵式塔也开始大量建造。除作灵塔外,更向大型的佛塔发展。
- 覆钵式塔的特征:塔身部似一个半圆形的覆钵,塔身之上安置着长长的塔刹,覆钵之下多为亚字形须弥座。
三公塔
□位于房山区云居寺内。
□建于清代(公元1644-1911年)。
□三塔形制相近,砖石结构,覆钵式,高均约7米。
□三公为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云居寺住持。
(四)花式塔
Acient Pagoda
- 花式塔的形式是受印度、东南亚佛教的影响,在塔上使用了大量的雕饰,同时也是我国古塔从高大质朴向华丽精致发展变化的一种形式。
- 花式塔的特征是在塔的上半部装饰佛龛、天王力士及狮、象等,远远看去像一个巨大的圆形花簇。
- 花式塔并不多见,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
万佛堂花塔
□位于房山区河北镇磁家务矿区。
□建于辽咸雍六年(公元1070年)。
□砖混结构,花式塔,高30米。
□塔之下部为平面八角形单层亭阁,上部圆形花簇状塔身,装饰以小塔、狮、象等。
(五)组合式塔
Acient Pagoda
- 组合式塔即非单一类型之塔,它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塔的类型构筑而成。
- 在北京现存的混合式塔中,多为覆钵式和密檐式混合而建,亦有亭阁式与覆钵式相结合者。
- 此类塔在北京并不多见。
罗汉塔
□位于房山区云居寺内北塔院。
□建于辽重熙年间(公元1032-1055年)。
□砖混结构,楼阁式、覆钵式相结合,高约30米。
□云居寺内南原有压经塔,又名“南塔”(今已毁)。故此,罗汉塔又名“北塔”。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