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北京现在画廊游玩攻略简介(请查收)

沈芳蕤 2023-11-17 04:45:34

摘要:举办到第七届的画廊周北京,已经成为一个联动北京多地的文化艺术事件,但如果你只有一天时间,直奔798艺术区——画廊周的集中发生地——仍然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的最好选




请查收,这份画廊周北京闲逛指南


举办到第七届的画廊周北京,已经成为一个联动北京多地的文化艺术事件,但如果你只有一天时间,直奔798艺术区——画廊周的集中发生地——仍然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的最好选择。公共单元的装置散布在园区内的不同位置,更是增添了一份探索的趣味。

对于初来乍到的观众来说,由工厂改造而成的园区在改造成画廊、和机构后,在建筑形态上并非一目了然,况且专业的画廊和机构又混杂在商业、旅游场所中,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因此,我们在今天的推送中梳理了一条路线,尽可能直观地呈现如何用最少的步数,逛遍798在画廊周期间的展览和公共装置。

今年的画廊周有哪些看点?跳出当代艺术语境,普通观众可以玩转画廊周吗?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游记”,提供一些观察和感受。

张移北《任凭》,2023,行为,吊车,水泥,钢板,钢筋

图片由艺术家及BANK/MABSOCIETY惠允

从798园区北门进入,由马刺画廊至站台中国的一条主干路上,来往着园区内最密集的人流量。去年同时段,798艺术区正在进行统一的基础设施更新,曾为第六届画廊周带来不小的挑战。今年,整修基本完成,大部分园区内的主干路转为行人专用道,虽偶尔让驾车者头疼,却也拓展了行人的活动空间,增加了园区的活跃度。

在主干路上,观众可以相继邂逅马刺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一空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一空间呈现的群展“原创在天……上”和“光的痕迹”——在本届画廊周北京共计近50个展览中,画廊群展只占五个,可见这也并非主流之选。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一空间的群展“光的痕迹”展览现场

图片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一空间提供

继续往前走,步入卢尔空间,空间内的动态雕塑不仅从材料、造型上引人好奇,其展现的不同于静态雕塑的机械感与时间性散发着强烈的魅力:指针在黑胶唱片上划出蜿蜒折线、小提琴的弓以不规则的路径运动、羽毛拂过却未曾惊扰贝壳……

作为上届“最佳展览奖”的得主(范尼·吉奎尔个展“现在,随后”),户尔空间褪去一年前以帷幕、现场表演、多元材料构筑的柔软气息,呈现了瑞贝卡·霍恩(Rebecca Horn)这样一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师级女性艺术家,并将关注置于厚重历史话题的诗性表达之中。

瑞贝卡·霍恩《舞蹈中的卡里忒斯》,2022,2把小提琴,3把小提琴弓,3个玻璃漏斗,铜,电机,钢,电子设备,尺寸可变

摄影:Stenfan Haehnel ©️Rebecca Horn, 2023;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柏林Thomas Schulte画廊


在创作早期,霍恩聚焦于直接以身体作为媒介的行为创作;80年代后,她以动态雕塑回应个体外部的政治历史事件。在本次个展中,体积中小型的作品天然带出机械精密与脆弱的属性,而每件作品背后却锚定了分量不轻的历史重力,形式与内容构成一组精彩的对照。

与户尔空间类似,常青画廊拟像空间也不约而同地选择呈现国外艺术家个展/双个展。这似乎侧面验证户尔空间与常青画廊是主单元中为数不多同时在国内外拥有空间的画廊,也同其坚持的参展策略相吻合。

拟像空间双个展“十一月”现场

图片由常青画廊和拟像空间提供

前者带来的是比利时艺术家汉斯·欧普·德·贝克(Hans Op de Beeck)的个展“消失”。拟像作为首度参与的年轻画廊的代表,双个展“十一月” 将呈现丹麦艺术家威廉·米克罗斯·安徒生(Villiam Miklos Andersen)以及美籍德裔艺术家尼古拉斯·史蒂文斯(Nicholas Stewens),二者作为90后与00后代表艺术家,也正与画廊所代表的新生力量形成互文。

在后疫情时代回归开放后,这三家北京本地画廊的选择也正对话着这一关键时刻:在地重塑国际交流的信心成为了不少从业者面对的挑战。

向北继续拐入支路,不再有主干路那么热闹,却多了不少探索的乐趣。Tbula Rasa三米墨方和偏锋画廊,它们各居一隅,带来了视角多样的绘画个展。

朱丹《对称的伤口》,2022,60.8x80.8cm,纸上水彩和丙烯

图片由艺术家和Tabula Rasa三米画廊提供

美凯龙艺术中心作为本届五家美术馆中唯一一家首度参展的机构,独树一帜地以影像为主体,带来两位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双个展:袁中天“无门一窗唯光”和胡伟“诱饵”。

机构的上下两层空间皆为观众呈现了两位艺术家的最新作品与阶段性回顾,却因二位的关切、创作方法与展览设计上截然不同的路径,而呈现出张力强烈且凸显个人特色的整体项目效果。不过,如果要在画廊周的行程中观看这个展览,至少要预留出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胡伟:诱饵”和“袁中天:无门一窗唯光”展览现场,2023.5.21-9.3,美凯龙艺术中心

图片由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中线因其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成为画廊周北京限时体验的最佳聚集地。路途中,观众将经过798艺术中心大楼和周边的广场,这里也是本届画廊周的新势力单元公共单元的主要发生场域。两个项目分别由艺术家蒲英玮和独立策展人陈立主导策划,以期引入独具一格的学术视角。

广场上,几只蓝色圆珠被风吹动,与银色金属片敲击而相遇奏成协鸣,这是艺术家经傲的装置作品《均衡的当下》。作品延续对多种材料间精微平衡的观察,探讨声音诠释城市喧嚣与安静两面的可能性。

在当代艺术与公共话语的交锋中,作品以轻质、颇具隐喻性的状态介入其中,呼应着公共单元主题“琢面”所指涉的外部结构与内部力量、桎梏与成长的一体两面。

经傲《均衡的当下》,2022,铝、铜、木头、钢绳、石头,3.5×21.8×2.18米

图片由艺术家和魔金石空间惠允

除了户外雕塑与装置,公共单元还将呈现影像和表演作品。观众驻足、穿梭于装置作品间,一旁的大屏幕正在轮播多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而张移北和袁可如的表演也在27号下午相继在这片公共场域中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单元囊括的艺术家与作品选择令我眼前一亮:策展人陈立不仅在代际上突出了对与自己相似阶段的青年艺术家的关注,并且女性艺术家占到约半数。以影像与摄影作品而为业内熟知的陶辉与陈哲分别在798艺术广场上展示其装置与雕塑作品,这似乎也帮助到专业观众打破对艺术家擅长媒介的刻板印象。


陈哲《观星者》,2022,着色树脂,尺寸可变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惠允

特别项目之外,麦勒画廊魔金石空间分别推出了张雪瑞和秦一峰个展,以不同作品媒介为载体,两位艺术家则选择以各自极具特色的工作路径与观念,使材料的物质性与细腻凸显。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画廊周北京期间的展览总是每年业内业外关注的重头戏,除了已巡至第三站的“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不容错过之外,由UCCA策展人容思玉策划的“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则给了作者以意外的惊喜。

展览的前半部分以文献和实物的方式,重现了幻灯片作为上世纪80年代至今重要的传播载体的历史,展览的后半部分则以一系列高度凝练的优质当代艺术作品,再度诠释“幻/灯”以及其对应文化图景的先锋性。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和“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展览现场,2023

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诗


白石画廊作为首度参与画廊周北京的机构之一,其开幕首展“我爱中国”囊括一系列国际上耳熟能详的名字——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李禹焕(Lee Ufan)、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尽管已经在手机平面翻阅过无数次,但当这些标志性的南瓜、小女孩和大黄鸭摆在面前,还是让人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一张。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延续去年的参展策略,将关注投向两位风格迥异的年轻女性艺术家王文婷与卢豫。同样以女性艺术家个展参展的北京公社格外引人注目。在偌大的四方展厅内,我们褪去在“白盒子”内的常规体验,不见绘画或雕塑,只见一面墙体与古董门店伫立在空间中心。

《琉璃厂东街52号》展览现场

图片由艺术家和北京公社提供

生活在北京、长大在琉璃厂的马秋莎选择“时间是有弹性的容器”为展览关键词,透过商店橱窗,观众仿佛在阅读与凝视一部颇能代表老北京的百宝箱——老钟表、景泰蓝、玉石盆景、耳坠子……展览文字也并非由晦涩的学术词汇构成,而是摘自艺术家写于今年的一段回忆《九狮极品烧蓝盒》:“我慌乱跑到藏盒子的立柜前,伸手在里面摸啊摸,我是多么渴望触碰到冰凉坚硬的东西啊,可已经什么都没有了……那里只剩下一方凹陷的灰暗。”

在橱柜中饱满的过去里,一张黑白老照片引发了我不小的好奇心,那是艺术家自己身着晚清旗装、梳着两把头而“伪造”的历史——在这里,现实与想象、真与假、虚与实共存。物与物在玻璃后的紧凑空间里发生化学反应,而观众通过观看,以自己的路径形成与艺术家和展览的一段段低声细语。

在走出南门之前,你还将偶遇一个迷宫——王光乐的装置《白盒子》将画廊和美术馆的白盒子空间搬到了户外,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文。


王光乐《白盒子》,2023,不锈钢、石棉水泥板,尺寸可变

图片由艺术家及北京公社惠允

798艺术中心

图片由画廊周北京提供

作为画廊周北京最核心的两个单元,主单元与艺访单元都得以丰富和扩充。针对主单元,项目首次增设了主单元特展板块和主单元特邀项目,给空间不在798艺术区的画廊们增加了更接近中心地带的曝光。艺访单元则继续以“城市”为线索,参展数量较去年翻了一倍,画廊来自各个全球当代艺术生态中的重要城市。

本届艺访单元将集中分布于北线A07大楼与中线798艺术中心场馆,其中,798艺术中心将囊括主要扎根于北京以外的华语地区的画廊,而A07大楼则将聚焦欧洲大陆与北美远道而来的画廊。

在B06大楼,空白空间欧阳春个展“空谷幽兰”在展厅中实现了野心庞大的搭建工程,充分将作品与展示空间相结合:一层的幽深直径通向对宏观视角“世外桃源”一黑一白的俯察;一至三层的小展厅分别以各态视角,再现艺术家经历多年实地考察和反刍后的山中景色;三层瀑布悬于暗色布景上,以“一览众山小”的畅快之感,结束这场早春之旅。

欧阳春,《空谷幽兰一》,2015,布面油画,250×250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在园区内逛了大半天下来,最大的感触便是:只预留一天是完全不够的。这也侧面体现了画廊周相较于艺博会的特性——空间上的彼此独立使看作品的节奏变慢了,交流的节奏也放缓不少;更多的策划型和学术性项目必然让人忍不住驻足多读会、多看会。

◉ 草场地艺术区(墨斋与空白空间草场地馆)

◉ 博乐德艺术区(里森画廊与空白空间博乐德馆)

◉ 吉里国际艺术区(势象空间)

◉ CBD艺术区(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

这几个艺术区各有其风貌,并与广阔北京的多种城市面容紧密相连。以不同艺术区为切入点,更能深究当代艺术在北京成聚落分布的时代迁移。

画廊周北京更像是一个引子,把各方力量聚合起来,并欢迎每位观众在活动期外延展更多的当代艺术体验。截至目前,画廊周北京仍是国内唯一一个画廊周模式的落地,而差异化并非要分出孰高孰低,只是让我们得以拥抱着一种新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画廊周活动将会在6月4日结束,但大部分画廊和机构的展览仍在持续,如果一次看不完,也不必为此而遗憾。在热闹过后,艺术仍要回归成为一件日常性的事。

撰文:盛泺颖

编辑、排版:蓦然

头图设计:烨子

栩栩华生集团旗下文化艺术刊物

《纽约时报》艺术中文版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